第二十一章 刘永的应对(一)(2 / 2)

——建兴四年,夏七月诏。

这当然不是册封李严为御史大夫的诏命,而是一封召李严回京的的诏书,事实上像册封实权三公这样的重大任命当然不是皇帝发一道诏命就可行的。依照汉礼,任命三公官,先上禀太后或太皇太后,需长乐宫曰可(以孝治国嘛)。

然后……皇帝才能进行下一项议程,不是发布诏书,而是发布《策文》,一种比诏书还神圣、更具纲领性的文书。并且,这策文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授予下去,还要遣使持节前去授予,接受者沐浴更衣,大礼拜受。

然后……你以为这就完了?并没有,还有最后一项议程——天子、百官齐聚太庙,宣读制文:汉某年某月,皇帝制诏其以某为某。而后,鼓乐齐鸣,编钟大奏……

这就是大气厚重的汉礼,这就是华夏文明,故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盛谓之夏!

刘永一边口述,杜祺一边奋笔疾书,待刘永讲完最后一个字,杜祺也刚刚停下毛笔。

伸手拿起诏书一看,嗯……不错,没有别字,并且一字不差。看来尚书台的官员,别的本事不知道,这承录诏书的本领都很熟练嘛!

“不错!”表扬一声,刘永打开车厢右手边的抽屉,取出一方玉螭虎纽的皇帝信玺,对这信玺阴面哈口气,再往诏书右下侧用力一压,“皇帝信玺”紫色的篆文便跃然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