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涌进这艘长2250米、宽563米的庞然大物的体内。
乱窜的闪电瞬间击毁了飞船的动力系统,失去动力的货舰开始在虫洞内不停打转,这艘巨舰在捱过十几次离子风暴的步步蚕食后,最终它像扭麻花般被扭曲、掰断,直至撕成碎片,船上载满的矿石撒满了整个虫洞通道。
两边等待进入虫洞的舰长们,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巨无霸般存在的货舰在一片离子风暴中不断的弯曲、肢解和被撕碎,撒落一地的矿石原本已经堵塞了虫洞通道,但是紧接着呼啸而来的离子风暴又将虫洞里的一切物体全部轰杀成齑粉。
很快,有关‘天赐号’事件的报告第一时间被移交到人类帝国高层们的手中,人类科学家再一次的聚集,这一次他们的任务就是研发并建造一个可以稳定EVE之门,同时又能抑制离子风暴产生的装置。
经过科研人员前后6年的不懈努力,虫洞稳定发生器的蓝图问世,接着又历时28年的漫长建造,一座围绕着EVE虫洞而建造的巨型太空建筑竣工了。这个庞然大物将虫洞的两个入口分别包裹并固定,同时在虫洞内每隔4000米左右的距离就建造一个直径约65公里长,宽155米的巨型圆环装置。
科研人员发现,离子风暴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成片出现的雷电所致,大量的雷电不停的轰击在虫洞内的宇宙空间,这极易造成宇宙空间的电离化——也就是产生离子风暴的诱因。而巨型圆环装置的工作原理跟避雷针类似,它能将空间压迫产生的雷电能量瞬间导走,这样一来,诞生离子风暴的温床已不存在,那么离子风暴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同时人类又自诩为一举二得的将这些能量巨大的电能全部加以利用,使之成为保障虫洞发生器安全的护盾能源。
随着虫洞稳定发生器的上线,EVE之门重新趋于稳定,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他们天真的认为在这次人与宇宙角力的擂台上,人类凭借点数优势先胜一局,但是接下来,一颗距离银河系一侧EVE之门最近的恒星突然发生的大爆炸将处在兴奋中的人类直接KO出局。
这颗距离EVE之门最近的恒星意外的发生超新星爆炸,爆裂的破坏力量将银河系一侧的虫洞稳定发生器悉数破坏。
众所周知,超新星大爆炸是恒星进入晚期后才会用这种自爆的方式来结束它的使命,但是眼前这一颗明显不是。处在中年时期的它,居然毫无征兆的、莫名其妙的,爆炸了。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首轮就摧毁了距离恒星不到2AU远的EVE虫洞稳定发生器,看似强大的能量护盾瞬间就被击穿,随着虫洞稳定发生器的失效,整个EVE虫洞的平衡再次被打破。(注2:AU为国际天文单位,其代表的距离是地球至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597,870,700米,即为1AU)
刚刚稳定不久的虫洞瞬间又变成雷域之地,空间之力再次降临,这片空间肉眼可见的开始破碎然后重组修复之后再次破碎再重组修复,直到破坏的力量大过修复的力量,最后,灾难降临了。。
公元8261年3月31日,这一天是伊甸园世界侥幸存活下来的古人痛彻心扉的一天,这一天成千上亿的生灵被抹杀,这一天伊甸园世界与银河系从此分别再无联系,这一天史称‘受难日’。
直径80公里的EVE虫洞,它崩塌所产生的破坏力远超过那颗超新星爆炸所产生的威力,后世经过统计,整个伊甸园世界28%的疆域被波及,3%的疆域已经不复存在或成为危险地带,这包括处在爆炸核心的伊甸园恒星系,它被彻底的从伊甸园世界中抹除。受灾星域范围如此之广,完全是因为大量的雷电以及离子风暴沿着虫洞通道抵达伊甸园世界所致。
狂暴的雷电匹夹杂着离子风暴在伊甸园世界中扩散,每到一处肆虐的离子风暴先将星球表面的大气层悉数破坏,随后而至的雷电又将星球表面轰击的体无完肤。同时聚集产生的雷电又将宇宙空间电离化,这催生了离子风暴的产生,就这样二者相辅相成的一路祸害了伊甸园世界版图的三分之一疆域。
眼下,这种以雷电+离子风暴组合的宇宙级灾难很快就波及到伊甸园恒星系以外的星系,与它相邻的承诺之地星系、绝境星系、坎纳尔德星系以及中心点星系等都受到致命性的毁灭打击。
接近80%的殖民者在第一轮的毁灭打击下失去了生命,那些幸存下来的古人大都是在盛产矿石的各个星球的地下从事矿石开采,他们及其幸运的躲过了第一波死神的收割,但是紧随而至的狂雷却将星球表面停靠的货运飞船、通讯塔台、矿井挖掘设施以及围绕矿脉周边建立起来的殖民社区等一切可以摧毁的目标全部摧毁殆尽。
幸存下来的人们辗转回到地面,他们发现原来的一切如今都已变成残垣断壁,人们无法在地表做过多的停留,因为被破坏的大气层已经无法抵御来自恒星太阳的强烈辐射。人们被迫再次返回不见天日的地下掩体中惶恐度日,这时储存的食物和饮水也日渐紧张,不出意外,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