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日子越来越好,很快我也长到5岁,身高1.5米,看起来如同12岁少年。
而大哥二哥三哥的出走,使得家中冷落了不少……我更多的时间被打发去思考人生……
这一世生于汉朝末,而现在熹平元年是多少年我并不清楚,只知道这个皇帝是汉灵帝,在记忆中不是个好皇帝。
而我所在的地方是汉朝的宛城,宛城从战国时代开始,一直为军器生产之都。听说是汉朝第三大城市,除却洛阳与长安,就数宛城最为繁华。
我父亲姓黄名泉是名铁匠,在宛城中大有名气,属于宛城里有名的兵器大师。同样是生意红火,可宛城中屠夫富得流油,铁匠却穷的卖铁。没有战争的日子,铁匠只能售卖如:菜刀、铁锅、铁犁、铁钉、铁斧……等价格低廉产而量大的铁质产品。除世家大族为族内子侄的成人礼时,购买钢剑跟盔甲油水稍多些,一般都是靠售卖大量铁器来过活。
而隔壁邻居何家的突然崛起,在何家的强烈要求下,作为邻居的父亲思考再三,只能忍痛的将大哥二哥交予何家。导致大哥二哥离开家里外出谋生。
母亲江氏是一家庭主妇,除了把我们四兄弟抚养长大,她主要就是编织点衣物拿去贩卖,好帮补家用。为方便其编制布料,我由我画图,三位哥哥造的脚踏提综的斜织机。一下就把织布效率提高了10倍,为此母亲还高兴了3天3夜呢!狂织了3日夜布……我晕。
大哥黄忠,现年22岁,身高2米。从小天生神力,7岁开始拜于刀法大师班忍门下,学习刀法与学习骑射,至今已大成。随着隔壁何屠夫妹妹被选入宫中成为贵人,大哥也被何家安排进禁军。年前校场比武,大哥十分争气获得第一,现在已成为射声营里的校尉,主要负责何贵人身边有个照应。
二哥黄勇,现年18岁,非常喜欢打铁,铁匠天赋极高。战斗实力虽不如大哥,刀法却得传于大哥,也是十分精湛。本是父亲的最佳接班人,没想也因隔壁何家急缺人手,而被拉去了。现虽无官职却是何屠夫得力干将,住在京城何府,主要负责与宫中联系,传递消息。
三哥黄义,现年13岁,自幼聪明懂事,现在颍川书院读书。汉朝末年门户之见很重,三哥本没资格进入书院读书,在何家建议下,并请当代大儒郑玄作推荐,方能进入书院读书。当何家告知为三哥弄得一读书机会时,父亲大喜,立刻同意了。作为黄家几代以来唯一的读书机会,自然十分受到重视。家中收入多变为供其读书,故而三哥读书十分刻苦。而何家之所以如此帮忙,预计是因为父亲十年前曾与何家定下娃娃亲,预计三哥成年后将与何进的女儿何伊成亲。
而我作为老四,取名黄智,现年5岁,本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可谁成想命运经过万年以后还是会跟你开玩笑的……无奈下我也只能接受现实了,而现在想的更多的并不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是如何吃饱……
汉朝的书并不是给穷人能读的……
大哥身为射声校尉,月银收入高达10两白银,除却5两生活开销与宫中走动,剩余5两皆上交家里。二哥在何府帮忙,月银也有6两,其也将3两也都上交家里。
在他们的贡献下,黄家的月收入在这宛城中可算是高收入家庭了。而父亲每月却要筹足15两交给书院,以供三哥读书……
汉末时期4两银子便够一六口之家一月充实过日,这15两学费可说是天价。
而世家大族等子弟,学院只收5两月银为学费。
只因为黄家并不是名门望族……所以三哥为上学却要缴纳高达15两……这样逆反的收费实在是戏弄穷人,以求断去穷人读书的希望与机会。
为交齐学费,家中生活的担子可说是非常重的,父亲起早贪黑的,家里却时常没法吃饱……而我与父亲的饭量都很大,家里没了大哥二哥三哥,我一个人也没法饲养药膳鸡鸭,只能放弃饲养。随着肉食的急剧减少饭量却急剧的增加,家中因一天6桶白饭,因此吓坏不少邻居。
吃食了药虫喂养的鸡肉,人的身体越发强壮,头脑越是灵活,记忆力也会增强不少,而对营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饥饿感也会更强烈。
母亲心疼我,而口粮多省让与我吃,导致母亲日益消瘦。若我再不想出赚钱办法,穿越第一大事件就可能是克死母亲了。
可年仅5岁的我能干些什么来赚钱呢?……苦恼半天的我,观察着家里母亲正在后屋用脚踏提综的斜织机织布呢,而父亲在前店打造铁锅呢。
这些事我这个年纪都帮不上忙……还是决定偷偷的溜了出去看看再说。
我偷偷的出了门走在大街上,看见大街上很是热闹。一眼就看到隔壁何家的猪肉挡,生意很是火爆。虽然是汉末,可宛城富人不少,舍得在吃喝上花钱的比比皆是。看着粉嫩的猪肉,已经饿了的我,口中不自觉留起了口水。
是养猪么?我的那个时代养猪是智能自动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