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李家酒馆跟贾家米店,已分布于全国。北至蒙古草原狼居胥山乌兰巴托,东至北辽阳,(北朝鲜没开米店,主要因为盗贼太多……)南至交趾郡(越南河内,历史上明年将叛乱,所以也没派去。)西至金昌。(等待中)
而食盐只大量囤积于晋阳,朔方,天水,长安,宛城,太原,威武,金昌,安定,代郡,襄阳,江陵,河东,上党,邺城,陈留,许昌,濮阳,江夏,新野,建业城外大型楼船上,庐江城外大型楼船上。而各地的米店都囤积1吨重的食盐,之所以要如此小心,皆是怕世家大族打击报复,抢夺食盐……
因运城收归我军,进行为时数月的扩建盐场,运城食盐暂停了对外销售。而大汉产盐量急剧减少,各个盐商见此皆不卖盐了,而是大量的囤盐收盐。现在已买不到官盐,而私盐盐价已经被抄到10两,10两银子买一斤食盐的价格,已等同金价,还仍然有上升势头。
来到6月中旬,盐价持续走高,已达到12两银子买一斤食盐的价格。一般世家都已买不到盐,盐价有价无市。随后长安出现了羌族商人大量贩卖食盐传闻,但购买数量必须巨大,不接受低于1万斤的订货。
而一次交易高达12万两的买盐费用并没有吓退各地盐商,反而让盐商觉得是一次巨大的赚钱机会,纷纷前往长安联系羌族商人。
而这个羌族商人,正是我们经验老道的巴扎利大叔。他请众盐商,在长安李家酒馆住下2天后,才接见了众人。先让众人休闲的喝茶,随后递上了一盒包装精致的食盐,提供众盐商验货。众盐商细看这白花花的食盐,毫无掺杂。亲口尝了尝,味道十足咸后留甜,皆是上品。几大商家纷纷提出要买断所有食盐要求,而众人纷纷为买盐而争吵起来。
巴扎利让众人静一静,随后领着众人前往一大仓库,里面堆放着1万吨食盐。众人仿佛见到了金矿一般,饥渴难耐摩拳擦掌起来。
这1万吨食盐是什么概念,平时大汉食盐的年产量就为5万吨-6万吨,还得看天气情况。只能勉强维持着汉人的食盐需求。特别是盐商喜欢将食盐偷运至蒙古,卖与匈奴人,获利不下十倍。今年运城盐池减产,导致今年大汉盐产量预计不足4万吨。巨大的差额让众盐商挺而冒险,继续推高盐价。现在一下子就出现了近万吨的食盐,谁拿下了这些盐,谁便能掌握今年下半年乃至于明年盐市的定价权,甚至是掌控未来食盐市场。
巴扎利把众人又带回李家酒馆,我们躲在角落里,静观酒楼上演的这场好戏。
崔琰指着最出色的几人,介绍道:“这是卫弘,河北一代盐商。那是张世平,益州一代盐商。那是苏双的苏家,江南一代盐商。还有那糜竺的糜家,徐州一代盐商。至于其他商家,数量虽多,不是出不起价格,而是拿不下这个量……他们之后会高价从那四家手上购买的。”
少年卫弘拍掌说道:”如此数量巨大的一批盐,相信商家你也急于出手吧……这里的盐4两白银一斤食盐的话,我都要了!“
中年人苏双笑道:”你算老几,老子卖盐的时候,你还吃奶呢!这里我说算,我出5两,盐都是我的了!“
老头子张世平笑道:”呵呵,老子……想吃下这盐,先得问问我!我出6两白银换一斤食盐,打包这里所有食盐!我直接过来拿。“(已高于官盐盐价)
另一少年糜竺笑道:”……我出7两!“
张世平随即说道:”我出7两500文!“
卫弘急道:”我出7两800文!“
苏双怒道:”我出8两!“
张世平阴着脸犹豫着说道:”我出8两500文!“
糜竺拍掌说道:”9两!我出9两银子,但必须帮我运往徐州。“
……
众人为价格争吵不休,马上要扯动肝火了。
巴扎利急忙阻止众人,说道:”交易时间定为30天内,在这期间你们都可以报价或更改价格。只需将你们要购买价格,数量跟交由地点,写在牛皮上。若我选择你们的谁,进行交易会派人进行联系。那时请准备好银两或金子,我们现场清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为保证交易安全及顺利,请各位保密。若坏了这规矩,串通起来私下压价,我们将取消其购买资格。各位报价后,便请回吧。“说罢巴扎利便离开了此处,让下人招待来宾。
而众人见此纷纷离开,需要派信使回家商量及筹集足够的银两。几天后分别递上了报价,这份报价我没看价格,只关注了数量。苏双、卫弘、张世平、糜竺等四人其家族果然雄心壮志啊,皆是一口吃下了一万吨的食盐。其他盐商也纷纷高于1吨的数量,好几个高于3000吨的数量。都想在这场盛宴吃上一口盐,订单中的总数量已经超过10万吨盐了。
我并没有急于完成交易,而让巴扎利静观其变。
过了几天,市面上再也没有食盐销售的消息放出。百姓们皆疑惑了,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