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讶异问道:“这是什么茶?”
“雪花茶。”老人放下茶杯,平静说道:“今天早上泡的。”
阿城更加惊讶,说道:“存了二十多年?你在哪弄的?”
老人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继续说道:“雪国的茶叶,生长在雪国都城北郊的苦寒之地,因为其形状类似于雪花,故而名为雪花茶。”
老头今天极为反常。菜园里莫名其妙的放弃惩罚自己,现在又是拿出存了二十多年的雪花茶。
阿城试探问道:“为什么要泡如此好茶?加多宝不就很好吗?”
老人抬起头看向北方,又转过来看向阿城,眼里充满了智慧,又似乎是别的情意。他看了阿城很久,然后再次品了一口雪花茶,说道:“因为你要走了。”
阿城很清楚,老师并没有和自己开玩笑,也没有必要糊弄自己。回想起老人刚才看向北方的眼神,回想起十一年前的此时此地,老人的承诺重新让阿城心中的疑问浮出了水面,同时阿城也明白,他是真的要走了。
临走时总得弄清楚一些东西。
阿城问道:“老师,为什么会有三?”
老师答道:“因为你就是三,你排行第三。还有一个原因,到时候你自然明白。”
阿城问道:“那老大和老二呢?”
老师答道:“老大已经死了,老二可能还活着,他认得你,而你却不认得他。”
“你为什么让我走?”阿城起身,眯着眼仔细打量着面前这个高大的老人,继续问道:“还有,老头,你多少岁了?”
“因为你也有使命,你不可能永远和我待在这个岛上,你大学长如此,二学长如此,你,也当如此。”老人拿起茶壶将茶杯再次倒满,说道:“至于我多少岁了。因为你是三,我只能回答你三个问题。”
阿城沉默了。自己的使命,或是任务,究竟是什么?
老人说道:“喝茶。”
阿城拿起茶杯一饮而尽,走向茅庐,背影有些落寞,有些孤独。
阿城走出茅庐,背上多了一个包袱和一粗布包裹着的琴。他对老人说道:“送我一程。”
老人放下茶杯,高大的身影仿佛苍老矮小了许多,他轻声说道:“走吧。”
..............
小岛自然没有像吴国都城一样拥有单独的港口,一叶独木舟自然也无法与那些大船相比。独木舟很小,独自飘荡在水面,不知度过了多少孤单的白天与夜晚。
阿城并没有立即上独木舟,他盘膝坐在海边,将背上粗布包裹着的琴放在大腿上,然后慢慢解开粗布。
琴身的木料是由老人在大树断掉的那截枝干上得来的,而琴弦则不知老人究竟从何处寻到,琴左边刻着古文,繁复的文字解释出来便是一个字,此字曰“雪”。
“三个问题虽然问了,老头你也答了,可究竟是换了个地点。”阿城细细抚摸着琴身,问道:“什么是雪?”
“雪自然在雪国是最多的,陈国和襄国北境有时候也有。你上去了可以看到。”老头说道:“不过襄国南境和吴国是没有的。这里,自然也更是不可能有的。”
阿城的目光从琴上转向北方,巨大的港口旁是无数巨大的船只,而比船只更多的,则是陈国特产的良种骏马,最多的便是人,人潮如蚂蚁,偶尔还有几只大蚂蚁在对那些小蚂蚁指手画脚,挥手便打。
青年人眼里的疑惑老人自然看在眼里。老人说道:“看到了吗?”
“那些人是什么回事?”阿城反问道:“人与人之间不是平等的吗?”
老人说道:“我平时教你人与人之间确实应该是平等的,包括世间万物皆是应该平等的。大道为公,公为人,为万物,平乃平衡,乃稳定。此谓公平。”
“公平。人与人之间需要公平,万物需要公平,然而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万物之间更是不同的,所以公平是不同的。”
“不同的公平,不同与公平,这是相互抵触,相互矛盾的。就算得到同样的东西,但绝对没有得到同样的东西的人。于是世上便没有公平。”
阿城点头,不再复问,指尖轻扬,抚琴欲奏。
“这琴虽然只有一个雪字,不过它的名字是雪的厚度。”老头说道:“弹一曲高山流水吧。”
琴弦动,琴声起。
琴声悠扬婉转,仿佛高山,仿佛流水,旋律的流转如高山般雄伟壮丽,如流水般轻灵和谐,效果竟然与雪花茶差相仿佛。琴声远扬,拂动波澜的海面,海水前浪后浪,将琴声带至港口。
仿佛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于劳役们的监察官放下了手中的皮鞭,发福的身体颤抖起来,脸上充满了陶醉的神情,低着头等待着坚硬地面生出肥嫩青草的马儿们抬起头,沾满灰尘的眼睛似乎注入了活力,仿佛身处在小岛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