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万到二百七十万的工作岗位?”
朱利叶斯.库尔修斯继续点头:“是的,总理先生。”
要说之前还有谁不服李奇,等待李奇拿出发展方案,各国似乎也比较踊跃,内阁的成员就真的是服了。
有资本就是大爷,愿意投资就是上帝,他们才不在乎李奇是用了什么手段,哪怕是卖国,只要能够为德意志拉来资金,解决国内的困境,那就是一个好总理。
【其实也就只能维持四年不到,四年后那些资本肯定是要抽离。】
现在是1925年嘛,大多数国家的生产成本是居高不下,大半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一些则是运输成本。许许多多的商家已经出现宁愿堆积在仓库都不愿意贱卖的现象,更夸张还有将牛奶倒进河里,烧掉数吨乃至于数十吨的农作物。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其实很难说明白,主要是不希望打破价格底线,没有一种做亏本买卖的想法,宁愿就那么一亏到底,宣布破产享受国家擦屁股什么的。(这也是东西方商业文化的区别,更是国家福利的区别)
李奇很清楚一点,他做的引资方案最多只能支撑四年,也许支撑的时间还更少一些,毕竟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全球性,可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到了的那个时候,各国各企业在德意志的投资肯定是要抽离,不过他们的党刚成为执政党,先刷一刷政绩才是正经,到时候外资撤离其实也是一件很值得操作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