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可没有心思去理会其他人的疑惑和惊疑。
“大家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双子线。胡曼同学你来讲一下。”
胡曼小脸红的脸都快滴血了,虽然很担心自己回答不好,但是在沈墨老师的眼中,胡曼看到了鼓励。
“双子线是术语吟唱的声线技巧之一,主要是加深同一术语的声线层次感。”胡曼干脆的回答,让同学们都很羡慕。
“完全正确,大家看图。”沈墨点头示意胡曼坐下手回身在题板上画了一幅图。
两个小圆圈,第一个圈的边上注解到:千重水吟唱要点——控制声线在小范围里面进行数次折返,折返次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系吟唱的效果。并在小圈内用箭头示意声线的线谱。
第二个小圈边上也同样注解:一寸冰吟唱要点——以自己吟唱水系声线的范围为标准,压缩冰系声线散发的范围。压缩越小,效果越好。并在小圈内画了一个更小的圆。
然后,沈墨在这个基础上,为两个小圆圈加上了音节、音阶。这样一来整个术语吟唱的构架就显得清晰明了。
“哦,原来是这样。”顾妞妞两眼放光。
“妞妞,你明白了吗?”旁边一个小女孩好奇的问道。
“老师不是图解的很清楚吗?你还看不懂?”
“有地方不了解。”
胡曼小丫头,仔细的看了老师的整个图结过程。然后,自己悄悄的根据自己的理解默默在心里吟唱。
“不对啊,这个术语按照这样的结构和音阶音节吟唱,绝对无法释放。水系和冰系的语法会产生足量的冲突导致结构的崩坏。这是一个不成熟的魔法术语。”老周导师的魔法资历果然不是说说就好的,稍微分解一下下就找出了纰漏。
杨悦和顾源也皱着眉头,同样他们也发觉了这条术语的不合理。
何锐强听到老周导师的话,顿时趾高气扬的大声叫道:“沈墨你不要乱教,周老师说了,这条术语是一条不成熟的魔法术语。你不要拿一些还没有验证过的垃圾术语来糊弄大家。”
“好了,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吟唱一下。还是老规矩,第一排第一个同学先来。”沈墨依然没理会,继续上课。
何锐强看到沈墨又一次无视自己,那个心火啊,蹭蹭的上涨。刚要张口继续叫嚷,刘雪拉了他一把:“别叫了,让他继续,照这个情况下去,教的越多才会错的越多。”
何锐强一听,觉得有道理。
每次都是第一个,小家伙已经习惯了。也不怕,反正错了老师也不会追究。有时候还会表扬自己的勇敢。
“千重水一寸冰。”小家伙大声的吟唱,毫不怯场。
“千重水,一寸冰。”这是第二个。
“千--重水,一--寸冰。”这是顾妞妞,吟唱的很复杂也磕磕碰碰的。吟唱完妞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捂着脸扭着身子坐下了。
沈墨却赞许的微微点头,这个丫头有些悟性。
胡曼一直觉得很别扭,总觉同学们的吟唱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再次看了看题板上的结构图和图解,胡曼忽然想到了什么。
”胡曼,该你了。”同桌伸手在桌下拉了拉在发呆的胡曼。
“哦。”胡曼慌忙的站起来。
“千--重--水---,一寸冰。”胡曼一次完成后,惴惴不安的看着老师。
沈墨眼前一亮。
“真是个了不起的小鬼啊。”
同时,站在外面的杨悦和顾源也是一副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而老周导师,几乎魔障般的喃喃道:“居然可以这样?原来是这样!”
沈墨等大家都吟唱完,然后点名胡曼:“胡曼你来在吟唱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注意音节和音阶的间隔。”
胡曼有些迷糊的站起来:“千--重--水---,一寸冰。”
“大家听出重点是什么吗?”
顿时一群小鬼争先恐后的举手。
“一个音一个音的。”
“一个个的,然后一起。”
“慢慢的,然后快快的。”
孩子们或许有些词不达意,但是高涨的积极性和孩子特有的表达词句让教室外的家长们很是满意。
“哎呀,那小子是我儿子。”
“这丫头居然也不怕说错了,呵呵。”
“我家的小崽子那么大声做什么,不过像我小时候一样,虎虎的。”
沈墨看了教室外一眼,原本有些嘈杂的家长们顿时安静下了。
“很好,大家都很仔细。”
沈墨把吟唱要点注解到题板上,把题板推到前面,好让大家看的更细致。
完成后的图解就变成了:一寸冰吟唱要点——以自己吟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