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意味着正统,不论宰相们如何权势滔天,终归不是名正言顺。圣人都教导过忠孝二字,宰相们难道还能大过圣人去?
京师中有许多人家,即使家长是站在都堂一方,家里的子弟却不一定。那些郁郁不得志的,那些读书读坏脑子的,那些打算富贵险中求的,很容易就被蛊惑进去了,做了几年下来,手中攥着厚厚一摞黑名单。
赵爵得知此事之后,立刻一句都不敢过问了。上面什么心思,他连猜都不敢猜,只知道老老实实的办差。
这一回章惇交代下来的煽动学生的事办好了,也查到了一些趁机推波助澜的贼子,作为动手借口的枪击也安排好了,但到了最后,打出的一颗子弹,却是从线膛枪中飞出。
谁要杀人的?
章惇没说要杀人,也没说不杀人。
就连开枪的事,都不是章惇说出来的。而是有人向他提议,从他的口气中听出是秉承宰相之意。
可是赵爵不敢杀人。
另一边还有一位大佬,他的态度更加不明确。但他的亲信正在把持国子监,他的学派正要入主国子监,如果一枪打到了学生头上,让国子监生对都堂都产生了抵触,那一位会怎么做?
至于瞄准把守广场的神机营,赵爵是更加不敢,神机营在两位宰相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地位,赵爵很清楚,除非有明令发出,否则他连根头发都不敢动神机营。
他千叮咛万嘱咐,开枪听个响,能让都堂有借口就行了。然后被告知是用的是线膛枪,死了一名学生。
这种军国器,赵爵都只闻其名,哪里敢用上这种连子弹都是别具一格的武器,岂不是故意往都堂头上泼脏水?
赵爵回头一查,却发现车子是他的亲信安排的,路线是他的亲信安排的,枪手也是他的亲信安排的——只不过他的亲信突然间就不知去向,再回头想要找出枪手,偏偏枪手也带着枪飞鸿冥冥。
被章惇一顿痛骂回来之后,赵爵正要大索城中,将那枪手给找出来,却又发现文煌仕进派出所自首,却被抓起来了,因为事发仓促,还被发现了行人司已勾连皇党。
一时间,赵爵魂飞魄散。
几件事一齐堆到他面前,枪手的事还没解决,文煌仕的事又砸到他的脑袋上,放是肯定不能放的,但他却也不敢上报,硬挺着把消息给压下去了。
章惇的脾性,朝中之人多是明白,对无用之辈最是看不上眼,如果有才能,即使傲慢一点,都能够优容。但一错再错的下属,那就永无出头之日了。说好听点是严格,说难听些就是刻薄了。
赵爵已经犯下大错,章惇都饶了他一回,再看见他抓了文煌仕,还暴露了底细,赵爵都不敢想自己的下场。
杀人焚尸,这点大的事,竟然还会出岔子。连点个火,都能变成爆炸。
幸好之后开封府仵作验尸,还把自然学会的专家请去一同验尸。结果没查清身份,就把人弄去了化人场烧了,赵爵派人紧盯着,回头来报说已经烧了埋了,不放心的派人再去了一趟,却见连骨头都被刨出来给野狗调走了。
这件事赵爵算是放下心了,但为了把此事给彻底埋葬,国子监派出所接触到文煌仕的成员被他以搜索枪手的名义远远的打发了出去,之后在处理,而实际上动手的四个人,到头来还得继续杀人灭口。
他安排得力亲信将四人处置了。灭口后处理尸首,也不敢再烧,就让下手的亲信顺便裹起来埋掉。事后回报,一切妥当。但一夜过去,明让人埋下去的尸首就进了汴水中的马车里。就连马车,都是与行人司大有干系。
事情到了这一步,赵爵哪里还能不清楚这是有人要针对都堂,针对章惇,只是自己一个小虾米,偏偏给牵连了进去。
想到这几件事,赵爵打从心底里直冒寒气,到底是谁能做得出这些事来?摆明了要往死里坑都堂,连带着坑死了自己。
回头再一想,除了自家人还有谁能把事情把握得这么好?行人司中那些行事隐秘诡谲的一帮人,他们也参与到了这件事中来,自己却把握不住他们的行动,除了他们,没有别人能够做到。
赵爵越想越对,不管是不是他们做的,只要能将自己给摘出去就行了。何况怎想都是肯定是他们做下的事。
艾虎,肯定是艾虎带人做的。
赵爵猛地站了起来,事情肯定是压不下去了,他要尽早向相公禀报。
或许相公会对自己大发雷霆,或许会多了自己的职位,但只要仔细查一下,肯定会知道自己是清白的,只要两位相公都知道了这一点,他们肯定会让自己官复原职的。
赵爵不想再耽搁了,也不敢再耽搁了,已经拖了一天多,继续拖下去,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先一步将事情捅上去?万一给人先入为主,那当真就是大势已去了。
赵爵飞快的收拾了一下这两天调查得来的情报,装进夹袋中,就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