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只不过名为古旧之物罢了。后世的图书已经多了好几百倍,就不必再铸鼎了,这里特地提一下。
钟
【原文】
凡钟为金乐之首,其声一宣,大者闻十里,小者亦及里之余。故君视朝、官出署,必用以集众;而乡饮酒礼,必用以和歌①;梵宫仙殿,必用以明摄谒者②之诚,幽起鬼神之敬。
凡铸钟高者铜质,下者铁质。今北极朝钟③,则纯用响铜。每口共费铜四万七千斤、锡四千斤、金五十两、银一百二十两于内。成器亦重二万斤,身高一丈一尺五寸,双龙蒲牢④高二尺七寸,口径八尺,则今朝钟之制也。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⑤其中如房舍,埏泥作模骨,用石灰、三和土筑,不使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其上高蔽抵晴雨(夏月不可为,油不冻结)。油蜡墁定,然后雕镂书文、物象,丝发成就⑥。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⑦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孔隙熔流净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
凡油蜡一斤虚位,填铜十斤。塑油时尽油十斤,则备铜百斤以俟之。中既空净,则议熔铜。凡火铜至万钧,非手足所能驱使。四面筑炉,四面泥作槽道,其道上口承接炉中,下口斜低以就钟鼎入铜孔,槽旁一齐红炭炽围。洪炉熔化时,决开槽梗(先泥土为梗塞住),一齐如水横流,从槽道中视注而下,钟鼎成矣。凡万钧铁钟与炉、釜,其法皆同,而塑法则由人省啬⑧弛。若千斤以内者,则不须如此劳费,但多捏十数锅炉。炉形如箕,铁条作骨,附泥做就。其下先以铁片圈筒直透作两孔,以受杠穿。其炉垫于土墩之上,各炉一齐鼓鞲⑨熔化。化后以两杠穿炉下,轻者两人,重者数人抬起,倾注模底孔中。甲炉既倾,乙炉疾继之,丙炉又疾继之,其中自然粘合。若相承迂缓,则先入之质欲冻,后者不粘,衅⑩户斤由生也。
凡铁钟模不重费油蜡者,先埏土作外模,剖破两边形或为两截,以子口串合,翻刻书文于其上。内模缩小分寸,空其中体,精算而就。外模刻文后,以牛油滑之,使他日器无粘爤,然后盖上,泥合其缝而受铸焉。巨磬、云板,法皆仿此。
【注释】
①乡饮酒礼,必用以和歌:中国古代有乡饮酒礼,为卿大夫之礼,郑玄云:“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者予其君,以礼宾之,与之饮酒。”乡饮酒中悬以钟磬,众有歌,如《鹿鸣》等诗,奏以笙,未言以钟相和,但言有《合乐》,则其中亦应有钟磬之属。
②谒者:此指礼拜仙佛者。
③北极朝钟:明代宫中北极阁中所悬朝钟。
④蒲牢:传说中的海兽,其吼声甚大,故铸于钟上,以使钟声洪大。明代以为龙生之九子之一。
⑤燥筑:干着夯实。
⑥丝发成就:所铸之物象图案,一丝一发都要认真做成。
⑦涂墁以渐:一点一点地向上墁泥。
⑧省啬:节省,简略。
⑨鼓鞲(ɡōu):鼓风。鞲是用牛皮做成的鼓风器具,此处代指风箱。
⑩衅:缝隙。
重费:多用。
云板:铁铸的响器,板状,像云朵形,故名。
【译文】
在金属乐器之中,钟是第一位重要的乐器。钟的响声,大的十里之内都可以听得到,小的钟声也能传开一里多。所以,皇帝临朝听政、官府升堂审案,一定要用钟声来召集下属或者民众;各地方上举行乡饮酒礼,也一定会用钟声来和歌伴奏;佛寺仙殿,一定会用钟声来打动人间世俗朝拜者的诚心,唤起对异界鬼神们的敬意。
铸钟的原料,以铜为上等好材料,以铁为下等材料。现在朝廷上所悬挂的朝钟完全是用响铜铸成的,每口钟总共花费铜四万七千斤、锡四千斤、黄金五十两、银一百二十两,铸成以后重达两万斤,身高一丈一尺五寸,上面的双龙蒲牢图像高二尺七寸,直径八尺。这就是当今朝钟的规格。
铸造万斤以上的大朝钟之类的钟和铸鼎的方法是相同的。先挖掘一个一丈多深的地坑,使坑内保持干燥,并把它构筑成像房舍一样。将石灰、细砂和黏土塑造调和成的土作为内模的塑型材料,内模要求做得没有丝毫的裂缝。内模干燥以后,用牛油加黄蜡在上面涂约有几寸厚。油和蜡的比例是:牛油约占十分之八,黄蜡占十分之二。在钟模型的顶上搭建一个高棚用以防日晒雨淋(夏天不能做模子,因为油蜡不能冻结)。油蜡层涂好并用墁刀荡平整后,就可以在上面精雕细刻上各种所需的文字和图案,再用舂碎和筛选过的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逐层涂铺在油蜡上约有几寸厚。等到外模的里外都自然干透坚固后,便在上面用慢火烤炙,使里面的油蜡溶化而从模型的开口处流干净。这时,内外模之间的空腔就成了将来钟、鼎成型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