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结(3 / 4)

帝国重器 周硕 7224 字 2016-06-15

包和东风速递的这种三产方式,铁道部已经决定要在全路推广。另一方面,那就是至关重要的中铁建投银行的成立。

既然叫中铁建投银行,势必是离不开铁道部的。东风4型机头的研发,如何引进日本的黑字环流,新的铁路标准,贷款和还贷的模式。铁道部手上可是一大把的项目。目前最让铁道部感兴趣的,无疑就是信号系统的更新。

胡文海的新科晶圆厂投产,国内解决了集成电路的生产成本问题,铁道部下一步就是要利用日本的黑字环流贷款铺开铁通信号网的建设——顺便抢点邮电局的饭碗吃。

不仅是铁道部在忙。这半年来,杜邦家族也逐步开始支付那一百亿美元的相关技术、设备和资金。

杜邦的这个支付计划,至少要持续上一年到两年时间。这期间要想把这些技术和设备笑话下来,没有一个银行和体系是不可能成功的。

还有MTU公司的技术转让,听从铁道部过来的消息。似乎MTU公司已经有松口的打算。

胡文海和中铁建投银行,预计要运作的资产,将会达到一个在这个年代的中国相当骇人的规模。

日本在日元不断贬值之后,方剑阁手中的外汇交易又带来了五亿美元的收益,胡文海也打算收回国内来。接下来日元的下跌就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了,开始的剧烈下跌已经结束。一万亿日元规模的中船贷款,也要有中铁建投银行来进行监督和运作,毕竟名义上中船如果这笔钱还不上胡文海可是要背锅的。

作为担保人,胡文海要组建中铁建投还要拉着中船一起玩的。宝利公司也要搀和进来,显然背景就更加复杂了。不过中铁建投系未来难保不会要有借助宝利公司的地方。这其实算是好事。

如今中船和宝利现在都能算是胡总的基本盘,所以他们加入进来只能算是有利无害。

而五年后中船要归还日本人的贷款,到时候也是要通过中铁建投银行来执行的。这样一来,中船在中铁建投开立基本户的事情就算板上钉钉了。

除了中船,未来接收杜邦的设备、技术的企业,少不了要在中铁建投贷款运转。可以想见,一批重化工企业肯定也要把基本户开立在中铁建投银行。

既然叫中铁建投银行,铁道部——呃,铁道部的资金虽说不是全部,但肯定相当一部分资金也会进入中铁建投银行。

最后是胡文海自己的新科系。结算和资金流动,肯定也要照顾中铁建投银行。虽然水锂电的技术买断给了杜邦家族,但水锂电的生产新科仍然在进行,最多就是利润下降的比较厉害。原本每年十亿美元的利润。如今每年也就只有一两亿美元。但如果算资金流水的话,保持每年五个亿美元的资金往来还是有的。

杜邦的三十亿美元现金,要拿出来二十亿放在人行作为准备金。按照1984年调整的银行准备金计算,企业存款为20%的准备金,前期这笔钱倒也不能算多。

不过这二十亿美元虽然放在人行,但通过胡文海与吕秘书的约定。到时候会以人行对专业银行的再贷款形式,转移十亿美元相应的人民币到中铁建投银行。

算上后续的MTU公司的技术、设备和资金,预计初期中铁建投银行的储备金水平会控制在10%的合理范围内。

或许在资金总量上,中铁建投银行在国内只能算是个小字辈。但如果从外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上,中铁建投可以说是国内当之无愧的一哥了。

哪怕是以人行的中央财政,每年手里剩余可自由支配的外汇,都没有中铁建投银行这么丰富。

要驾驭这样一个庞然怪物,哪怕是胡文海,也不得不小心再小心。

也只有依托在铁道部这样的大树下面,他才能翘起这个局面。

除此之外,胡文海个人的事情也同样不少。

比如全电推进,光有IGCT是不够的。要搞电力综合分配,需要的是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这方面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铁道部的柴油发动机电传动机头也在嗷嗷的等着IGCT能够尽快投入实用。别的技术也就算了,这个技术胡文海肯定是当仁不让要亲自先弄出个成品出来抢占市场的。

然后是罗马尼亚的卡尔蔡司新厂建设,就算是切尔诺贝利爆炸了,项目肯定也不能停,国内这边就得源源不断的送轻工业品过去。

罗尔斯罗伊斯同样也在催着他拿出反无人机的设计来,拿了英国人的好处,一点成果都不拿出来可过不了关。

还有过年前山诺扔过来的那辆59式坦克,寻找王醒桥的事情似乎也有了点眉目。总要他去盯上一眼的。涉及到巴基斯坦的坦克采购,当然是越快越好。

虽然胡文海的老妈萧野芹带着尤利娅去满中国的旅游散心了,但胡文海也是许过诺言,七月热起来之前一定要一家六口找个地方好好放松一段时间的。

等到了七月。他就得考虑回魔都,把新科晶圆厂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