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第二百七十一、 欺骗组织(2 / 4)

帝国重器 周硕 7107 字 2016-05-25

燃气轮机。

且不说有人分担研发成本,以及由此敞开的中国市场大门。这个计划的关键一点,就在于胡文海手里理论上捏着中国采购F-14的订单。

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格鲁门公司是与胡文海进行的商业交易。未来预计远超过两百台的TF41发动机,买主都是胡文海本人。

而TF41发动机则是由英国罗罗公司和美国艾利逊公司合作,由双方共同生产的。未来五年内可以预期的一百架F-14搭载的两百台TF41发动机,及其配件、备件、 大修线等设备,最终采购的很可能超过三百台TF41发动机——这将是自F-14投产服役之后,最大的一笔外贸订单。

还是那句话,手上捏着这笔订单,胡文海让艾利逊和罗罗跪着拿大顶喊爹唱征服都行。

也就是说,如果引入罗罗作为投资第三方,罗罗手里的股份和掌握在胡文海手里也没什么区别了。

二吴和屠基达也很快领悟了这里面的道道,不由有些目瞪口呆。

“这,这不是——”

“********,这我们成什么人了?”

“是啊,这组织上要怎么看?”

“所以我说,咱们必须先明确一个信念,那就是熊猫国产化是国家战略决策,小胡同志掌握股权是百利无害的大好事。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哪怕用些手段也没关系。何况旧社会********那是买办为了自己利益损害国家利益,给外国人做侵华先锋。可咱们这个‘********’,可是真正的挟持了英国人,主动权在咱们的手里!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是我们会出卖国家利益,还是小胡同志会这么干?”

怪不得王小谟要到招待所里关起门来说话,这番言论,也实在是太惊人了一些。

二吴和屠基达算是熊猫国产化项目组里级别最高、资历最老的领导了,只有取得了他们的认可,这个提议才有实施的可能。

然而在这个时候,胡文海却闭起了自己的嘴巴。

这个房间里谁都能对这个提议发表意见,唯独他只能避嫌。

至于说国内能不能批准引进外资合资的问题,倒是不用担心。这个年代国内对科研合作是相当积极的,过两年连八爷都送到美国人手里大卸八块了,在民用领域里搞个燃气轮机的研发合作算的了什么。

何况斯贝和TF41都还是从人家手里引进的,更没有什么保密的意义。

能吸引外资,能分担投资压力,能对项目开发提供外国技术保障,这有什么反对的必要?

至于说罗罗公司,那也没有反对的可能。首先是TF41的大笔订单,其次是他们自身也有SMIC燃气轮机的开发计划,有人分担投资何乐不为。而如果能和中国合作研发,接下来在中国国内肯定会更有优势,顶了美帝的LM2500市场可是让人眼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项目有三方投资——中国国资,胡文海个人出资,罗罗公司的外资。在国家看来,胡文海自然是自己人,中国两方掌握绝对的控股权,显然是符合政策的。

在胡文海看来,手上捏着罗罗公司的命根子,自然是能够动用最大限度的控股权对抗国资话语权。

在罗罗看来,中国的投资不用太大,但保住了TF41的订单还打开了中国市场,何乐而不为?就算合作失败,也不影响英国国内SMIC项目的研发进度。

不论哪一方看来,这都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我看这个办法行!”

让人吃惊的第一个发表意见的,竟然是年纪最大的吴大观吴老。

“只要我们一心为公、问心无愧,有什么不能做的?小胡同志差不多就是来‘扶贫’的,就差明了说用燃气轮机项目补贴航发的研究了,我们自己再一点责任都不肯承担,像什么样子?”

屠基达点头:“我同意,为了熊猫项目能够顺利进展下去,引进外资并不是原则问题。”

“我没意见,不——”吴仲华目光坦荡:“我坚决支持这个提议。”

第二百七十二章

屋子里的五个人足足开了一晚的小会,敲定了如何联络罗罗公司,如何说服上级领导接受外资和胡文海的投资,如何统一口径“欺骗组织”……

这对胡文海来说倒是没有什么,毕竟他一个体制外人士,对体制的畏惧不够深刻。可是对二吴和屠基达来说,这样的经历可真是“新奇”了。

忐忑中有点做坏事的激动和兴奋,要说这三位全都是久经考验的国家栋梁,谁想到自己六七十岁了,还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要说,也只能说是他们对航工部的上层官僚太过失望的原因吧。

想想看十号若不是长者出手,甚至面临下马。想想看麦道合作的组装机,想想看成飞被搅黄的西飞MPC75,想想看坑爹的运十,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