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第二百四十九、 IGCT(4 / 4)

帝国重器 周硕 7207 字 2016-05-25

是一点没少:“您可是飞机设计上的泰斗,就这么不按科学规律蛮干,您也不发表一下意见?”

“看看再说。”顾所长摆了摆手,没有说的太多。

见顾所长是这个态度,梁宏伟也收起了不满意的样子,无奈的点了点头。

一段无人机的机身被摆了出来,大概是在飞机的前半部。为了长时间滞空的需要,针眼无人机需要携带大量的燃油。而考虑到燃油的动态重量变化,一般来说需要把油箱放在重心点上。这样一来,飞机的后半段就是油箱、发电机、电池和发动机这样的组成。

而飞机的前半段,则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处理器、网络和电子电力设备。为了不对飞机的重心造成影响,每一个子系统的每一件设备的添加或者减少,都必须有结构工程师来进行详细的计算,尤其是无人机这种体积小,很难留有冗余技术指标的系统,每一点重量就更要斤斤计较。

“好了,我们来看看。”

胡文海打开纸箱,从里面拿出了一块影集那么大的电路板。上面是一块金属圆片镶嵌在PCB板上,围绕着这块圆片,各种贴片和元器件仿佛排列整齐的军队一般,充满了和谐的美感。

“这就是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不仅是罗西,在场的所有人都抻长了脖子,满腹好奇的看着胡文海手里这块东西。

“它有什么用?”

顾所长好奇的看了看,指着中间的金属圆片说道:“这就是晶闸管吧,看起来和原来没有什么区别。”

“是没有区别,它只是能够更好、更快的实现晶闸管的全部功能而已。”胡文海点了点头。

IGCT和IGBT功能上或许有想通的地方,但IGCT的技术脉络是从晶闸管到GTO一脉相承,始终都是对晶闸管的一种控制技术改进。

不像IGBT使用的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晶闸管已经不是一个基础了。

在IGCT身上,当然还能看到晶闸管的样子。真正起到革命性作用的,实际是集成的门极换流技术。简单的说,就是把硬门极驱动电路和门极换向能力集成到了一起。因为它的驱动电压下降、门极换向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IGCT的原理虽然与晶闸管和GTO相同,但由此导致了能耗降低,将晶闸管的配套功能都集成到芯片上,最终一大堆占地不菲的整流和散热设备,就变成了相册影簿大小的一片电路板,也几乎不需要什么散热需求了。

从原理上来说IGCT可以说只要有了GTO的技术,接下来就是思路问题了。历史上好死不死,这个思路始终没人想到。等ABB好不容易灵光一闪,结果没几年IGBT横空出世,硬是把属于IGCT的风头抢了个七七八八。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的国内、不,甚至是国际上,连GTO也只有一家德国公司刚刚研究了出来。

IGCT,可以说是领先了世界两代的真正的“黑科技”了。

只要看到胡文海说完,周围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就知道了。

这么大一片电路,就说能实现整个晶闸管整流系统的全部功能,几乎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事情。

不过胡文海可不会照顾他们的感官,招呼着罗西,两个人就在这一段机身上开始将IGCT电路板安装上去。

实际上因为集成度几乎做到了晶闸管整流的最高程度,安装IGCT几乎没有什么困难,相反却容易的很。

将模拟需要整流的电流电力的线路连通,在所有人怀疑和担心的目光下,胡文海痛快的按下了手上的通电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