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村事(1 / 2)

天元道诀 汉时月 3554 字 2017-07-27

广阳郡城,太白楼。

日暮时分,是太白楼最上座的好辰光。

每当残阳西坠,晓月初升,临江而立的太白楼便已是花灯高悬,宾客满堂了。这时节,奔腾喧嚣的大江已渐疲惫,开始安然入梦,牛乳也似的岚烟晓雾,自江面上蒸腾起来,在天地间缓缓流淌,使人仿佛嗅到了醉人的乳香。星辉月影折映江心,波光迷离,如梦似幻。如此良宵美景,真个是让人酒未沾唇而人自醉了。

太白楼的酒客很杂,无论是道貌岸然的达官显贵、拿酸捏醋的墨客骚人,还是脑满肠肥一掷千金的富豪商贾,亦或是贩夫走卒、山野村夫,都可以在太白楼中见到他们的身影,仿佛所有人都喜欢道太白楼来喝上一壶酒。就算是广阳郡的江湖中人,也不例外。

白龙帮的坛主刘凤刚坐在三楼的雅间中,目视窗外江面上的渔火。花溪村过来的族弟刘水牛就在他身后站着,手下在雅间的门口守卫着。

桌子上放着太白楼的招牌菜,东江醉虾、金须鲤鱼、紫盖螃蟹……这一件件色香味俱佳的食物让乡下来的刘水牛食指大动。但对着窗口的族兄不动,他也不敢坐下吃。这几天在广阳郡城中的经历,让他这个只去过几次县城的人也隐约察觉到了自己这个族兄现在是个什么地位。

广阳郡治下有六县,三县临海,三县居于内陆,其中花溪村所在的罗山县,就处在广阳郡最北端,而且临靠西江,因此刘德旺派出的送信人刘铁牛就只能先到临靠东江的丰原县中,而后一路坐船顺流而下前往广阳郡。饶是如此,前后也花了六七天的时间才来到广阳郡城。

广阳郡,是大宋四京十五州之一的宁州中唯一临海的大郡,郡内有东西二江,郡城就位于东江入海口二十里处。东江虽是郡内江流,但却有流经数郡的横江半途汇入,直冲郡外的龙门海,更有海路联通它州、外国,因此作为贸易中转站的广阳郡城,商贾繁茂,富甲一方。

这么一个地方,除了朝廷官府外,当然会有江湖势力的出现,其中最强的一股势力,就是在广阳郡中经营长久,已是根深蒂固的白龙帮。

白龙帮的大当家白乐天和二当家龙兴是同门师兄弟,情同手足,二人出师后在江湖上行走几年就来到这广阳郡落脚,辛苦打拼二十余年才到现在的地步。如今的白龙帮,乃是广阳郡中第一大势力,就算是郡内那三股让官府无可奈何的山贼,实力也及不上白龙帮。

刘水牛等了一会儿,见他的族兄没有要转过身来的意思,小心翼翼的整了整自身的衣服,将衣服上翻起来的刀口抚平——他初进广阳郡城,就被小扒手盗去了身上的钱财,找到白龙帮后虽然钱财和那扒手的两只爪子都被追回,胸中出了恶气,但这身衣服却没有换。

刘凤刚转过身,倒了一杯酒,看着他亲爹派过来的族弟,忽然笑道:“水牛,这些天我诸事繁忙,怠慢你了,不要见怪,还站着干什么,快坐,快坐。”他口上虽然客气,但却只伸手一请。

“不不不,凤哥,咱们村的事儿不急,不急。”刘水牛点头哈腰的坐下。

刘凤刚笑笑,又问:“我爹让你来,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

听见这位族兄发问,刘水牛连忙将花溪村和黄家集争斗的事情说了一遍。刘凤刚听到自己的乡下老爹要续弦,眉头一皱,再听得他未来小妈跟人私奔了,眉头舒展开来,笑意再次浮现。

“我记得那个黄家集人口不多,比不上花溪村,是怎么打输的?”

“凤哥,你没记错,他们黄家集的男人没有咱们花溪村的多,但是黄家集有个人特别能打,就是因为这个人我们才打输的。老族长说他身上有功夫,所以才让我来找凤哥你。”

“哦?有功夫,”刘凤刚心生好奇,他还是机缘巧合才拜入白龙帮二当家门下,黄家集中,难道还有人能有这种机缘,“那个人是谁?”

“是清风观的道士。”

对于清风观,刘凤刚还是有印象的:“哦?清风观,那道观的老道士难道不止会医,还会武?”

“不是那个老道士,那老道士外出云游去了,是他的大徒弟天元子。”

“我记得那老道士有三个徒弟,当年我去的时候他们都还是小毛孩子,现在最大的那个也才十七八岁吧。就算从小练武,怕是也不会太厉害。这样吧,我派几个人……”

刘凤刚顿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他若是派七八个学过皮毛功夫的帮众去,回来可未必守得住秘密,要是让帮里的人知道他爹的续弦风波,面子上就不好看了。他想了想,下了决定:“(不如就让老二单独过去一趟,他这人脑子不好使,我只要安排好了,他不会多问的。)”

于是刘凤刚将门外的手下叫了进来,吩咐道:“你去把我二师兄请过来。”

刘凤刚的二师兄张巨是他师伯白乐天的徒弟。刘凤刚的师傅龙兴虽然只有他一个徒弟,但他的师伯白乐天却有四个徒弟,其中二徒弟张巨人如其名,长的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