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乘船而去(1 / 2)

弄权者 灵隐子 3125 字 2016-12-15

韩枫离开时,感觉背后一片冰凉,他知道,几百人盯着他的背影。紧张害怕啊,发泄完,理智下来后。他明白,自己又冲动了,讲了诸多大义不道的话,什么民为贵、什么水能载舟等等。

李世民能讲,因为他是帝王,说出来是谦虚。而韩枫呢?边疆的小小将军,这话能乱讲?感觉留在汴京,一刻都不安心,干脆连夜就出了城。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崇景皇帝亲手写下这几个字,望着墨迹,陷入沉思。许久之后,又在另一张宣纸上面开始书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一夜,无人知道,崇景皇帝盯着几个字,整整一夜未眠。谁都不知他在想什么,也无人敢问。

直至破晓时刻,守夜的太监突然听见御书房内传出皇帝‘哈哈’大笑的声,接着又是几声喝‘好’,一个比一个说的响彻。

韩枫的言论,对于众才子来说,其实有许多漏洞,擅长辩论的纵横家不少。可他们没有回击,韩枫言辞虽然有些偏激,甚至以偏概全。但讲的却是句句实话,并无虚假,事实胜于雄辩。

谁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谁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是伟人改变了历史,还是天下百姓改变了历史?等许多辩证问题在整个汴京城内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附带的两首诗词,早传的无人不知。

陈婼幽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人,身穿银色铠甲,在千军万马中厮杀,来去自如。身影伟岸,仿佛还能听见他的声音,与尔同消万古愁?可无论如何,就是看不清他的容貌。

李君怡寻找了韩枫一天,她其实想法很简单,就觉得韩枫很不错,也不再计较抢劫一事。找着韩枫,就想让他给自己写首诗,她也想卖点银两。若是还能分点他贩卖诗词的银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事了拂衣去,此刻的当事人,早远离汴京城。骑着快马,一路南下,飞奔着朝江南而去。有了钱财,韩枫自然不敢再耽搁。

只是偶尔会有些担忧,觉得,自己真的惹了祸。

兰陵地处江南深处,河流众多,水路四通八达,低洼之地,地势平坦,常年受洪水侵扰。水土流失,泥沙淤泥堆积,河堤越筑越高,洪水改道,绕过河堤。本早该做的预防措施,因朝廷拨款迟迟不到,只能一拖再拖。

“船家,这些年可有甚大洪灾?”韩枫望着河道,临冬时节,雨水少,河水稳定。

老船家回过头,望着韩枫,见他年纪轻轻,口音不像本地,穿着普通。便热忱的笑了起来,“这两年,老天爷不作美啊,一到雨季,河水暴涨,别说庄稼,连人都被河神带走喽。”老船家摇了摇头,“洪水过后,哎呀,庄稼没了,房屋也没了,老百姓日子难熬啊!”

“官府就没有想点办法吗?”

船家看了一眼韩枫,摇头道:“有什么法,不就修个堤坝,听说钱花了不少,就是不见成效啊!”

“河道太长,洪水无情,倒是苦了百姓啊!”韩枫叹息,别说古代,就是千年后,科技水平提高,还不是拿长江水系没办法。洪水一到,灾民四起。

“谁说不是,苦命人啊。”老船家左右观察,见四周无人,才压低声音道:“听说了,朝廷拨的钱,都流进了那些官老爷的腰包里,根本就没有用作防洪堤坝的修建。此事谁人不知,可惜啊,这种事也没人敢提,提了不仅没人管,反倒惹得一身麻烦。”

韩枫沉默,江南、两广地带,自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以来,北方人口大量迁移。几百年来,南方早非当初贫瘠蛮夷之地,不论经济、文化等都隐隐有超过北方的迹象。

且,南方远离北方,少战事,一直处于休养生息中,老百姓安居乐业,若无天灾人祸,日子肯定过的富足。

人算不如天算,天灾可怕,其实最终让天下百姓受苦受难的,何尝又不是那些统治者和管理者呢?

“不知公子是哪里人?”见韩枫沉思,老船家客气的问道。

“呵呵,就我这行头,可不是什么公子。”韩枫低头看了眼身上的棉袄,又望了望船家身上的穿着,二者相比,泾渭分明,没想到,自己还真高出了一个档次。“我是苏州兰陵县人,早年从军,多年未回,有些生疏了。”

“兰陵县啊。”船家眼中露出羡慕,“苏州最富饶的县城,老汉曾去过几次,啧啧,那街道,商家紧挨,热闹非凡,天下物品尽出兰陵啊。”

小小兰陵县,被船家说的如此夸张,若他见识过汴京,那不成天上人间?

见韩枫不以为然,船家忙解释道:“公子可能是长久不曾回来,如今的兰陵,繁华不比苏、扬两州州府差多少。兰陵县内有陈、宋、韩、罗四大家族,世代经商,听说他们的买卖遍布苏州,整个兰陵县的店铺,八九CD是四大家的。”

“哦?”韩枫记忆中,知道韩家为商贾之家,还从未想过,竟然有这么广的影响力。“船家可知道的真清楚,看来平日撑船所见所闻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