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门阀们向来追求缓慢舒适,沉沦于享受,各种高级牛车便急速发展起来,以致于行驶速度较快的汉代马车完全绝迹。甚至满朝上下,士大夫们皆无乘马者。谁要骑马或乘马车,还会遭人弹劾。牛车兴盛之风,直至隋唐五代也未有变化。而另一种立棚但不施幰的牛车,为一般官吏或地主所乘坐。民间所用牛车,则多是无篷的柴车。
牛车在众人面前停下,王府一仆人赶紧上前拉开车厢后门,走下来一个小小少年,面如冠玉,生得玉树临风,还真是一个翩翩美少年,黑发垂髫,身着紫袍玉带,腰上挂着金鱼袋,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少年此刻脸上的神色有些不善,跟着下来的宫婢在后面解释着什么。
少年正是李沂,牛车太慢了,他很不喜欢,毕竟不是老年人,要求讲究缓慢舒适。李沂很低调,出行都没有什么仪仗,但没人敢小看他这个五岁的少年。二个驾车的宦官也围了过来,一大一小加一宫婢跟在李沂身后,赔着笑脸。
李德裕率众人迎了上去,众星拱月般将他包裹在中间,越发衬托他的与众不同。王府自有仆人在二辆牛车上卸下几口大箱,而后将牛车牵去后院。
大宦官王能在旁边给李沂介绍着王府众幕僚,李沂一一与大家相互拱手见礼,门口不是说话的地方,众人簇拥着他往王府里走去。
李沂扫了一眼府门左右,两边各有门戟陈列,以他的本品,门前的仪仗可列十四戟,看起来相当威风凛凛。在大唐,三品以上官员邸院门前可以立戟。
“王傅最近身体如何?可别说辅佐五郎会力不从心了?”李沂拖着李德裕的手一边走,清脆地声音问道。
李德裕失笑道:“谢郎君关心,老臣等人全靠郎君最近拨付的药材,将身体好生调养了一番,万不敢拖郎君后腿。”
“那就好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五郎可全仰仗诸位了。”
听着这话,众人眼睛一亮,相互对视一眼,欣赏之味不言而喻,看来这位小郎君是个干实事的人。
众人穿过前院,在王府大殿中请李沂坐下。
李德裕率领王府众幕僚,站在殿中下首,正式垂首见礼,“参见大王!”
“诸位先生请坐!”李沂坐在上首的椅子上,大手一扬,又朝身边的宦官招呼一声,“大宝,你去给府中每个仆人赏赐一下!”
大宝领命而去,众幕僚按本品官位依次坐好,仆人进来上茶。整个王府现在全是坐椅,这是李沂特别吩咐的,跪坐他一直不太习惯。
“从今日起,孤就算正式开府了,让诸位朝廷大臣屈身于孤的王府中充做幕僚,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还望诸位先生多多包涵!”李沂拱手一礼道。
众幕僚有些受宠若惊,纷纷言道大王过誉了。
“敢问诸位先生,何以教我?”李沂这算是正式问策了。
一群人看向李德裕,这里面他资格最老,以示尊敬,大家都等着大佬先说话。
李德裕起身一礼,说道:“大王,您当日保下老臣一命,老臣非常感激,但您以皇子之身贸然上疏议论朝政,您就不怕遭人诟病,这可很容易被人扣上觊觎储君的帽子?”
这群幕僚里面,死忠于光叔的间谍肯定有的,李德裕问这话其实也是光叔想问的,光叔不会计较于自己几岁的孩子,但总会心疑李沂背后之人,李德裕这也算是借他的口给李沂一个解释的机会,好让皇帝放心,老头子倒也用心良苦。
“孤在母亲身边时,常读史书,我大唐国运昌隆,到如今也有二百多年了,而从玄宗皇帝到当今圣上,已经是第十位皇帝了,这中间也只有德宗皇帝在位二十六年,算是最久的了。这其中的原因,想必诸位都清楚。
孤一直以来都认为,这中间我大唐皇帝对于皇子的教育问题存在诸多疏忽,使得皇子没有受过正规培养,没有形成自己的智囊团,更没能培养出自己的势力,结果不得不受制于人。这让人很无奈!
毕竟有一点我们不能忘了,即使皇室宗亲间皇位更迭,也好过于外人改朝换代吧?孤很庆幸我当今圣上慧眼如炬,一登大位就恢复了皇子的教育制度,这我很赞同。而作为我大唐皇室子弟,如若因为害怕得罪朝臣宦官,便畏首畏尾,那将来登上帝位,有何面目称孤道寡?何以复兴我李唐江山?何以壮大我大唐社稷?”
李沂一连串的发问,引得下面群臣共鸣,他们的先辈祖宗哪个不是大唐的功臣烈士,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况且这些人从小在大唐皇权荼毒下,绝对不会允许外人轻易改朝换代。
“大王,请问您对于我大唐如今存在的问题怎么看待?”李德裕捋了一下胡须,点点头算是对李沂的回答略为满意。他随后抛出这一问题,也是想看看这个五岁的李沂对于政局如何看待,是否真有背后之人在指点,如若真是圣明皇子,那自己也将全力辅佐。
“孤认为我大唐最严重的便是藩镇割据,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