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严肃(2 / 3)

有动手。

没办法。原则上,修仙者是不能干涉凡间俗事的。

即将被杀害的某个人,硬要救出来,倒也可以。但即将被杀害的人并非只有一人,而是一大批,就不能救了。救了,就等于干涉了凡间战争。

由于暂时没有什么重大天灾,吕林兰五人就回到圈地新址。

须知,那些还有九名新弟子。

打个招呼,勉励几句,再考校一下九名新弟子的修炼进度,回答一下他们提出来的问题,为他们后续修炼指明方向。

好了,忙完之后,五人就歇了下来。

歇下来,而不返回克拜根波大陆,是为什么呢?自然是等待天灾,再挣信仰。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盛水容器。

古时的民众,自然是没有玻璃瓶、塑料瓶什么的。军用水壶,更不可能有。

在家,居住状态下,到井边打水,用的是水桶。屋里自然是水缸。

那个水桶,是木料做的。

当然是实木,古代也只有实木。

木头做的桶,会不会漏水,这是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浸泡桐油。二是用力沾合。两个办法,都要用到。

浸泡桐油、晒干,再浸泡、再晒干。至少三次反复之后,才算完成。

自然,在浸泡桐油之前,那些木料,就已经加工好形态了。

把木料摆好,摆成桶的形状,再用力箍紧。

用多大的力?应该说,凡人最大的力,都不够。

必须借助工具,产生大于凡人的力量,最后才能达到要求。

这样一说,另一个先决条件,也就很明显了:一般的木料不行,会被压烂,需要用到上好的青冈木,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厚度。

青冈木,在现代,是做菜板的。

可想而知,那木头会有多重。

七十年代,农户家的一对水桶,通常有八十斤重。古时,材料更差,制作工艺更落后,水桶也就更重。

所以,那水桶,在家用一用,还行。出远门,是绝对不能带的。

——

影视剧里,沙漠侠客携带的盛水工具,通常是水囊。

那水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中古时期,明朝左右,用猪、牛、羊的皮,制成。再久远一点,就直接用猪、牛、羊的膀胱制成。

所以久远的古代,水囊装的水,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灭火的。

未经加工的膀胱制成的水囊,只要扎紧,就不漏水。而未经加工的猪牛羊皮做成的水囊,则会漏水。

中古之后,工具改进。猪牛羊皮做成的水囊,能够不漏水了。那之后,才成为沙漠侠客随身携带的盛水工具。

但那也有个条件:就是猪牛羊皮足够多。

猪牛羊皮很多,才会催生出先进的猪牛羊皮的加工制作方法。

很显然,草厚、平原、高原地带,猪牛羊皮才多。土壤肥沃、广泛种植粮食的内地,猪牛羊皮并不多。

当然,真要说起来,比起草厚、平原、高原地区,内地的技术更先进。

内地自然也产生了更加先进的水囊制作方法。

材料是布。

像纳鞋底那样,一层层的布糊起来,凉干。这自然是为了增加厚度。

糊的时候,由面粉加水制作而成的浆糊,就不行了。不能用水,必须用蛋清。

制好的布壳,跟水桶木料一样,要在桶油中浸泡。

之后,最基本的部分,就算完成了。

这种用布制成的水囊,一望可知,不是平民用得起的。

因此,这种水囊后期还有绣花的工艺。通常是满底暗纹绣。绣的时候,还不能绣穿了;穿了就漏水了。其手法就像双面绣那样复杂。最后,外面还要做个套。水囊的口,还要跟什么玉什么骨进行镶嵌。

——

这样大家就知道了,眼前这些逃荒的民众,都是没有水囊的。他们盛水的工具,就是罐。通常用的是瓦罐。富裕人家,用的无非就是瓷罐。

无论是瓦罐还是瓷罐,都是易碎的。因此,一人带一个,是不可能的。只能由成熟稳重之人携带。

于是,所带的水,就少了。

可想而知,他们会有多口渴。

——

除了口渴,还有饿肚的问题。

所以,要救一场旱灾,仅靠下雨,是不够的。

——

还好,吕林兰擅长触类旁通,看事情往往举一反三。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

首先是告诉民众,不用逃荒了。这里有仙人能降雨。

其次是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