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左丞相徐义起身出席,劝谏道:“慢!诚王万金之躯,何须亲临沙场,可先令李秉正(李伯升,字秉正,是跟随张士诚起义的十八条扁担之一)率本部兵马为前驱,再令潘守忠(潘元明,字守忠)将军率本部兵马为后军。敌军刚刚经历大战,必定疲惫,李将军可趁此良机发起急攻,先胜一阵,等潘将军的后军赶到,再倾势出击,一鼓作气,定然可以擒杀邓愈小贼!”
张士诚闻言,却是虎目一瞪,大手一挥,凝声喝道:“胞弟被杀之仇,不共戴天,我为兄长,报仇岂可假手于人!!!”
“诚王,这邓愈小贼虽然可恨,但不过是疖廯之患,而北方近日传出风声,言鞑子丞相脱脱正调兵南下,要对付我大周,值此紧要时刻,诚王应坐镇高邮,以稳军心!”
“不必!先不说脱脱南下可能是子虚乌有之事,即便是真,他要调集大军来攻高邮,也需不短的时间,而在这期间,本王可以先统军剿灭邓愈小贼,如此,也算是除去后顾之忧,到时,便可全力应付脱脱!”
“诚王,可是......”
“徐子达(徐义,字子达),你连番阻拦,可是讽我身居高位后,便没了厮杀本事?”张士诚暴喝一声,如若噬人猛虎。
“诚王息怒,微臣岂敢冒犯尊威!”
徐义见张士诚一心要为张士义报仇,不敢再劝,当即退回席位。
张士诚做下决定,即令大将李伯升调兵遣将,准备军辎,又下令招回在外镇守的另一位胞弟张士德,由徐义辅佐他坐镇高邮,末了,还命亲兵前往拘禁吕珍的家眷,以防吕珍背叛投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