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来到后院,提着张复成师徒二人来到公堂上。
两班衙役照例杵动水火棍,口道:“威武――”
县太爷坐在太师椅上,满脸怒容,他用力拍一下惊木,喝道:“够了!肃静!”
两班衙役停住手,管住嘴,一齐看向县太爷。
张青飞看着县太爷发怒的神情,憋住笑。
县太爷手一挥,道:“师爷,本府询问此二犯人,你拟写状子。写好了给他们画押!”
师爷应声:“是,太爷!”手持笔墨,写了状子抬头。
县太爷问:“你二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从事拐卖人口多长时间,统统给本府招来!”
张复成昂首道:“回太爷的话,小民姓张名复成,四海为家,居无定所;平日以卫道为生,从未做过拐卖人口这等丧天害理的事。”
张青飞捡着师父的话说了一遍。
县太爷拍动惊木,喝道:“大胆匪徒,公然在堂上信口雌黄!来人啊,给本府恨恨地打!”
众衙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动手。
当头的衙役道:“太爷,两个罪犯经打,要不用刑具招呼他们。”
县太爷点头道:“上夹棍!”
张复成师徒手脚俱上木夹棍,众衙役拉住两头,使出全身力气,口中喊着号子,往两边扯动。
啪嗒声响起,两副夹棍绳索齐齐断裂,众衙役跌的人仰马翻。
县太爷气呼呼道:“收了收了!”
众衙役忙乱中站起身,卸掉张复成师徒身上的刑具。
县太爷冷笑道:“本府有人证,由不得你二人狡辩。来啊,带人证!”
衙役带着一个身穿青衣的人来到堂上跪下,此人正是吴霸天的家丁。
县太爷道:“堂下来者何人,报上姓名。”
家丁道:“回老爷的话,小人名叫吴说,四通镇人士,吴霸天大爷门下家人。”
县太爷道:“吴说,起来回话。本府问你,你来到县衙出告,所为何事?”
家丁站起身指着张复成师徒道:“回太爷的话,小人来县衙目的是状告这两人,他们在四通镇拐卖人口,并且逞凶打伤吴大爷门下人手。”
张青飞被人冤枉,很不服气,抗辩:“县太爷!他是恶人先告状,吴霸天父子在四通镇鱼肉乡民,抢人钱财,我和师父看不惯打抱不平,几乎命丧他的恶奴手下。”
县太爷喝道:“小子,你空口无凭,拿出人证物证来。不然,本府定你个陷害他人之罪。”
张青飞答D县太爷,人证物证均在四通镇,你派人去查,黑白分明。”
县太爷道:“你这么说,就是没有人证物证。四通镇王化清明,那里来的恶人欺负乡民,明明是你冤枉好人,本府无需浪费人力物力去那查看。”
张青飞气愤道:“你帮吴霸天说话,肯定和他是一伙的。”
县太爷重拍惊木,道:“大胆刁明,竟敢在公堂上侮辱朝廷命官,你是活腻歪!拖下去--”打字他没说出口,想起人家根本不怕打不怕夹,收住不说。
张复成劝道:“徒儿别费口水,自古以来官字两个口,黑的能说成白的,你那能说得过县太爷。”
张青飞困惑道:“师父,天底下就没有说理的地方了?”
张复成道:“徒儿,无论哪朝哪代,当官的有好的,有坏的。我们当前走霉运碰到的是坏的一种。我们大宋王朝,还是清官多。”
县太爷不理会张复成的冷嘲热讽,道:“吴说,你可有状纸带来?”
家丁道:“回太爷的话,小的带来状纸,请老爷看看。”他从怀中掏出一张黄纸,递到县太爷案台上。
县太爷浏览状子,递给师爷,道:“你依状子写出结案问卷,给罪犯画押。”
师爷接过状子,细看一番,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写下千文。完后他手捧一张宣纸来到张复成师徒身边,道:“这是你们的供状,签字画押吧!”
张复成傲然道:“老道师徒未犯罪,不签。”
县太爷怒道:“反了反了!来人啊,压二罪犯画押!”
张复成环视四周,大吼一声:“谁敢上来?老道叫他走不出县衙。”他声如洪钟,震得在场的人耳中轰鸣。
众衙役被吓到,一个个期期艾艾,不敢上前。
张复成怒目对视县太爷,道:“狗官!你审案未过三堂,且未推理不明案情,不问青红皂白,偏听一家之言,定罪于我师徒,眼中还有大宋王法?”
师爷被张复成的声音震得两耳麻木,灰溜溜地退回去。
县太爷心虚,碍于张复成的威势,他不敢用强,找台阶下:“先将两嫌犯关进大牢,本府去寻访后择日再审。退堂!”他连惊木都忘了拍,匆匆回到后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