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五眼六通:
1五眼: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2天眼,有夜视,远视,微视,内视,透视,全视角,释放各种能量等神通。
3慧眼,为罗汉的眼,看见过去未来。
4法眼,为菩萨的眼,知道一切法门、真谛。
5佛眼,为佛陀的眼,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
六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
前三通可以顾名思义。
神足通又名如意通,变化自在如意。
宿命通知晓宿命、因果。
漏尽通,又名漏尽智证通,即超越生死,断绝烦恼的罗汉境界,相当七地菩萨。
第四章声闻(小乘罗汉)
声闻乘十地:
(1)受三归地,指初受三归戒之位。
(2)信地,指信根成就之位。
(3)信法地,指信四谛理之位。
(4)内凡夫地,指修五停心观等位。
(5)学信戒地,指三学成就之位。
(6)八人地,指见道之位。
(7)须陀洹地,指预流果之位。
(8)斯陀含地,指一来果之位。
(9)阿那含地,即不还果。
(10)阿罗汉地,即无学果,阿罗汉有习气。自觉
第五章缘觉(中乘辟支佛)
缘觉(辟支佛)乘十地:
(1)昔行具足地,指修戒行之位。
(2)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指修十二因缘观法之位。
(3)觉了四圣谛地,指修四谛观之位。
(4)甚深利智地,指生甚深无相智之位。
(5)八圣道地,指修八圣道之位。
(6)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指觉了此三法界之位。
(7)证寂灭地,指见道之位。
(8)六通地,指得六神通之位。
(9)彻秘密地,指证无学果之位。
(10)习气渐薄地,指断除习气,至渐次微薄之位。独觉罗汉境界。
第六章菩萨(大乘菩萨)
菩萨乘十地:
(1)欢喜地,谓菩萨既修满初阿僧祇劫之行,初得圣性,破除见惑,证得人、法二空之理,生大欢喜,菩萨于此位成就布施波罗蜜。
(2)离垢地,即成就戒波罗蜜,断除修惑,涤除毁犯之垢使身清净。
(3)发光地,即成就忍辱波罗蜜,断除修惑,得谛察法忍,智慧显发。
(4)焰慧地,即成就精进波罗蜜,断除修惑,使慧性炽盛。
(5)极难胜地,即成就禅定波罗蜜,断除修惑,令真俗二智之行相互违者合而相应。
(6)现前地,即成就慧波罗蜜,断除修惑,发最胜智,使现前无染净之别。
(7)远行地,即成就方便波罗蜜,发大悲心,亦断除修惑,远离二乘之自度。此位即修成第二阿僧祇劫之行。
(8)不动地,即成就愿波罗蜜,断除修惑,作无相观,任运无功用相续。
(9)善慧地,即成就力波罗蜜,断除修惑,具足十力,于一切处了知可度不可度而能说法。觉他菩萨境界
(10)法云地,即成就智波罗蜜,亦断除修惑,具足无边功德,出生无边功德水,如大云覆虚空能出清净之众水。觉他菩萨境界
第七章九识
眼识(视觉火色)、耳识(听觉空声)、鼻识(嗅觉地香)、舌识(味觉水味)、身识(触觉风触)、意识、末那识(小乘佛果、罗汉)、阿赖耶识(菩萨)、阿摩罗识(佛)。
末那识,是执著于阿赖耶识而轮回不灭的我识。它能够收藏所有造业的种子,同时那些种子依靠这个识的因缘而能够形成果报。第七识的“末那识”属于深邃的理性范畴。但同时常受烦恼的侵扰,而且还在那为烦恼所侵扰,狭小地限定本来自己的。
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简而言之,阿赖耶识是开始,也是终结,也是根本,是宇宙本体级的。
阿摩罗又称无垢识、真如识。此识乃一切众生清净本源心地,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非生死之能羁,非涅盘之能寂,染净俱泯,湛若太虚。
第九识又可分四个层次(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