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天才的世界(3 / 4)

也非常突出,就是投三分球。单单论投三分球这一项,即使是李长庚也要稍逊他一筹。他的心理素质非常稳定(也可以说非常迟钝),没有一般人那样大的状态起伏,绝大多数时候他都不会出现手感丢失的情况。

有这样一个优秀的三分射手,为什么耿向志之前为什么将他按在板凳上?难道又是为了所谓的奇兵?

才不是,耿向志才不是那种将自己的王牌按在板凳上看别人嚣张的主。对阵中国队时候将李长庚压在板凳上已经令他非常郁闷了,这样的事情他岂能干出第二遍?

就像他的优点一样,戈天宝的缺点同样非常明显也非常突出――除了射篮,他其他的技术都很平凡。他是那种机会出来,球传到他手上他负责射篮的球员,可是在耿向志的战术中,得分后卫位置上的球员应该是李长庚那种可以组织进攻也可以自己得分的球员。就算没有不是李长庚也应该像邓宇那样善于传球、为队友制造出空档来。

可以说,戈天宝整个与耿向志的战术完全不能融合。但是就像之前所说的,耿向志不是一个固执于战术的教练,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改变战术或许能够收到奇效。

就像现在。

戈天宝上场了。

李正传球,李振华来出外线,拆当掩护,球传到戈天宝手中――前面没有人防守。“啪!”落在篮筐上的篮球弹了高高的弹出,宋刘铭跳在命中双手抓到篮球,当即挥手将球送到了三分现外,那儿邓宇接球,球再次交到戈天宝手中。接球,扬手,射篮,“唰!”清脆的入网声,球进!

就像耿向志看到的那样,戈天宝有着相当稳定的射篮命中率,像这样的射篮平均两个就能进一个。

百分之五十,够了!

斯洛文尼亚的三分球命中率能够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五十吗?打死耿向志他也不相信。

换人后的中青队迅速得分,场上的局势也照着耿向志预料的那样开始变化。斯洛文尼亚不可能一直维持那么恐怖的命中率。一旦射篮不中,内线占据优势的中青队基本上能够保证防守篮板。而抓到篮板的中青队不急于进攻,球传给李正稳住节奏。

轮到中青队进攻的时候,中青队旗帜鲜明的祭出了以戈天宝为进攻核心的战术,拆当掩护后球传到戈天宝手中,每次这个时候戈天宝面对的总是无人防守的篮筐,当这个时候三分狂人可不会手软。“唰、唰”连续两次三分线外洞穿斯洛文尼亚的篮筐。如此连续两次后,第三次斯洛文尼亚终于不在吃这一套,当外线再次做势拆当掩护的时候,斯洛文尼亚终于有内线防守队员出来补位协防。但这个时候,李正手中的篮球却传到了篮下宋刘铭的手中,篮下单打对方,“轰!”单手扣篮,宋刘铭狠狠的出了口恶气。

11:,比分的差距拉进到了五分。

这就是耿向志需要的效果,以同样的外线三分调动对方的防守,再同样以内线进攻将球送入篮筐。如此内外线结合和对方的战术看似同出一辙,但其实中青队这边其实存在着太多的漏洞。

有漏洞不要紧,耿向志只需要在短时间内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将比分追回来就行了。当比赛进行到上半场第八分钟,比分17:23,窥破耿向志伎俩的斯洛文尼亚队准备借机反攻,中青队这个时候再次调整战术,完成使命的戈天宝被司马神机换下场。和司马神机同时上场的还有李长庚――被他替换下去的自然是邓宇。

至此,耿向志第一阶段的战术目的已经完全达到――控制住了比分,争取到了李长庚上场的时机。

李长庚上场后,中青队迅速恢复了快速狂飚的进攻。李长庚穿插内外的快速突破传球,其他队员拆当掩护快速移动牵扯对方的防守。篮球在中青队手中快速移动,斯洛文尼亚队员左右协防补位疲于奔命。

球场上司马神机和李长庚是最瞩目的一对组合。李长庚一次次恰到好处的传球总能够让司马神机在最舒服的位置、最恰当的时机接到球,而这个时候司马神机总不会手软,刚刚手感欠佳的他再重新回到球场上后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准星,外线远投,内线中投,禁区附近的上篮、扣篮,前锋球员所应该掌握的得分技巧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他球员自然不会看不出司马神机这个时候手热得发烫,不需要场边的耿向志提醒,每当司马神机出现投篮的小二档其他队员手中的篮球都奔他过去。

中青队就这样以李长庚为战术核心,以司马神机为进攻重心迅速改变了场上的局势,比分的差距迅速缩小,乃至到第一节结束的时候反超。

斯洛文尼亚教练自然不会就这样任由中青队改变比赛局势,可是他连续改变防守战术也不能阻挡中青队的反攻。而且以投篮为主要进攻手段的球队,一旦被对方打乱节奏,投篮的命中率急剧下降几乎可以预见。斯洛文尼亚教练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堪堪保持住自己进攻的势头不至于被中青队将比分的差距再一步拉大。

就像一个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