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媒体的反应一如既往的慢上半拍。
最先发现国外刮起“小王子飓风”的,竟然是以严肃著称的华夏日报。
早上六点,“时事摘录”版块主编伍安民已经来到办公室。
“小李,昨天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伍安民今年五十四岁,这个年纪的男人如今还没有上网的习惯,要了解世界,首选依然是第二天的报纸。
秘书小李正在整理一摞国内外报刊,视线不时在上面扫过。
“总编,文学界有件大事。”
伍安民皱皱眉,端起秘书泡好的茶杯。
“文学界能有什么大事,你这个小李,来报社这么长时间了,还分不出轻重缓急。这样可不行,我们是新闻单位,讲究的就是这个,否则每天国内外发生那么多事情该怎么选择。”
小李苦笑道:“总编看看就知道了,真是大事。”
“噢,是么,我看看。”
伍安民端着茶杯来到办公桌前,随后把那一摞报纸转过来,随即怔了一下,茶杯“咚”被放到桌上。
“这是华夏人写给西方人的童话!”最上面摆放的是自由报。
“难以相信这竟然是华夏人的作品!”抽出下一份,是法国费加罗报的报道。
伍安民抬头狐疑道:“《小王子》?”
秘书小李猛点头,道:“总编,我没见过那本书,但看这些报道,肯定不是一件小事。”
作为国内最官方的报纸,华夏日报相当任性,每天的发行时间要比别家晚上两个小时,直到上午九点左右才会到达各个销售终端。同时它有近百家印刷点,七点才会确定版面。
所以当天“时事摘录”版块上,一则报道德国民众游行的新闻随即被撤下。
“世纪第一书?华夏日报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没有节操了?”
读者面面相觑。
当全世界开始猜测“shen”“lin”是谁的时候,华夏网、STV、地方报刊等才如梦初醒,惊呼连连。
“世纪第一书!”
“文化复兴的最大成果!”
“我们不是写不出经典,而是缺少发现经典的眼睛!”
……
燕京服装学院宿舍——
潘瑞珠眼睛里冒着星星,看着林语菡露出无限崇拜的表情。
“语菡,《小王子》是你写的?”
林语菡咬着嘴唇,瞪她一眼,道:“你哪只眼睛看到是我写的了?”
小珠不满道:“还想骗我,上面署着你的名字呢,当我傻呀,你先给我签个名!”
“只有插画是我完成的,还有,这本是我的!”
沈哲前几天就收到杂志社寄过来的两本样书,理所当然要给林语菡送来一本。
“小气,让你家那口子再拿一本不就行了。”
林语菡也没想到这本书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虽然她也很喜欢,这几个月已经在电脑上读过好多遍了。想到她参与了创作,署名没什么,但现在忽然发现沈哲似乎还抱着其它小心思。
“哼,太狡猾了!”
……
同样想拥有一颗小小星球的孩子。
正在得到或失去玫瑰花的青年男女们。
读罢掩卷沉思,回想自己数十年人生历程的职场中坚。
叹气的老人。
文字这东西不像其它,最经得起推敲,往往几十个字在心头淌过,就能让人感慨无限,一生难忘。
远在南方的畅销书女作家夏冬临海伴风,右手似有似无的托着下巴出神,《小王子》每一句话似乎都能戳中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再次拿起身畔那本薄薄的书册,想了想又放下,感觉已经能够基本复述很多东西,现在不需要再读。过了一会,打开随身电脑,破天荒的主动给人发了一条信息:“或许我要真心实意叫你一声沈大了。”
刚睡醒的申公子、选题会开到半途改变议题的汪中天……
《少儿365》编辑部,甄奶奶满脸皱纹盛开,摇头道:“小琪,这不是童话,和我们无关啊。”
和琪撅着嘴,道:“我觉得就是最美的童话,语菡竟然不和我们打招呼,哼!”
甄奶奶哑然失笑:“你果然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最兴奋的要数沈哲原来的书迷了。
无论最喜欢青春三部曲,还是武侠三部曲,甚至明粉,此刻也失去了争论沈大最擅长哪种文学类型的兴趣。
“唉,原来沈大最擅长的是童话呀。”
“这一刻,我们都成了不愿意长大的孩子。”
“太经典了!”
“同意,两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