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空间。
李梦姑哭了许久,她当年不到十岁便被父皇送到剑宗修行,剑宗有严令,但凡入宗的弟子,不在宗门中修持到一定境界是不准下山的。
李梦姑在剑宗一呆便是十多年,这十多年来她渐渐的长大,修为一日比一日的高深,在她心中徘徊的那思念的情绪也被她牢牢压制在心底。
这些年她在山上经常能听到那些下山历练的师兄师姐从山下带回来的消息。
在他们的口中,她的父亲并不算是一个好皇帝,可是说是一个十足的昏君,天下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朝中奸佞当道,皇帝不理朝政多年,朝廷是愈发的乌烟瘴气。
李梦姑每每在私底下听到这些议论之时,都有一种想过去和那些师兄师姐理论的念头。
直到某一次她终于忍不住,和那些师兄师姐争吵起来,她说他的父皇不是那样的昏君,他也是十分勤勉于朝政的,他也是一个好皇帝。
争吵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好处,反而让她被师父罚面壁三个月。
她问师父,师兄师姐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
师父回道:“痴儿,既然已经踏上修行路,又何必在乎人间俗事。”
于是她明白了,那些师兄师姐说的都是真的。
于是她不再争辩,愈发的刻苦修行,就想有朝一日学成下山之时,回到大明宫中问一问她的父皇,为何要做一个昏君!
可是当她真正回来的时候,她犹豫了。
她在大明宫中呆了数天,都没有鼓足勇气来见她的父皇。
后来又因为国师之事,她回了一趟蜀山。
直到前些日子她再次回到大明宫,她听到母后说,父皇得了天仙传授仙法,整日沉迷于此道。
于是她便再也忍不住,要来看看。
那所谓的长生仙法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有妖人在诓骗她的父皇。
她见到唐皇的那一刻,在心中藏匿了十来年的不满,全部都化作了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泪珠。
她无法用生硬的语气去质问她的父皇为什么要不理朝政,寻仙访道。
因为她看到了他的样子,他虽是唐国的天子,但他也是她的父皇。
抛却他皇帝的身份,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垂垂老翁。
作为他的女儿,她实在难以责怪到他的身上。
唐皇轻轻拍打着李梦姑的后背,这是他十多年未见的女儿,看着她出落的如此亭亭玉立,唐皇是打心眼里高兴。
他不禁想到,当年送梦姑到剑宗的确是做对了。
虽然剑宗避世隐退,但毕竟还是他大唐的国教,将来若是大唐真的有撑不下去的那一天,有梦姑在,李唐的血脉就不至于断绝。
这是他很多年前就已经想到的。
不过,如今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
他得到了长生之法,袁天师重现皇城,还有白龙替大唐调理龙脉。
大唐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一番发泄之后,李梦姑和唐皇开始聊天,大多是是李梦姑在说,唐皇在听。
直到李梦姑问道:“父皇,女儿听闻父皇得了天仙传授长生之法,可是真的?”
唐皇听到李梦姑的话,精神抖擞的说道:“当然是真的,朕自从修行了那长生法,整个人的精神都不一样了,感觉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样。”
李梦姑道:“父皇可否让我见一见这位天仙?”
唐皇笑道:“有何不可,不过这位许夫人如今正在白龙殿中梳理大唐龙脉,等闲人不可随意打扰,梦姑若是想见,得等上几日才行。”
李梦姑点点头,又与唐皇了解了一些关于这位天仙的事。
待听到那天仙便是将那国师给赶走之人时,李梦姑的眼中露出一丝凝重之色。
她回到金陵之时,早已在宫中打听了关于这位国师的一切,早就知道这位国师定然不是什么得道高人,若真是高人也不会用什么蛇胆来做药。
她远远的遥望过一眼那位国师,便感觉到那国师道行不浅,她根本敌不过人家,所以按捺住了心中的那股冲动。
因为想要除掉那国师,所以她又离开了金陵,回了蜀山剑宗一趟,想要请剑宗内的高手前来降服那国师。
可是此行并不顺利,她没有请到剑宗的高手,反而被师尊留在山上多时,直到前些日子,她才被放下山。
待她再回到大明宫时,便听到了国师化作一头白鹤远遁。
而后便是父皇得到了长生之法。
这些事都让她又有了新的狐疑。
长生之法何其珍贵,即便是蜀山剑宗也并不是所有人能习得。
而且即便给了你长生之法,也不是你想修就能修的,修行人也要讲究根基天赋。
她在蜀山剑宗多年,深知其中的不容易。
可是偏生便有人传了父皇长生之法。
这就让她有了怀疑。
怀疑此人是不是也和那国师一样,来路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