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至四章节(4 / 11)

非情所愿 老光亮 19406 字 2016-10-12

顿时感到一丝丝的暖意。

“阿嚏,阿嚏”。冯志刚忽然连打了几个喷嚏,高红萍这才想起他还穿着单衣呢,于是她弯下腰,寻找着自己的衣服。

冯志刚探过头来问道:“找什么,我们抓紧时间快走吧。”

“找我的衣服,我不能总让你这么单衣薄衫的呀,这样会着凉的。”

“没关系,反正天不是很冷,我身体强壮,这点冷还不至于让我生病,不用找了,找着了恐怕也不能穿了,再说这么黑怎么找呀,我们还是赶紧走吧。”

“那好吧,我们走,我的自行车还在田边呢,你带上我行吗?”

“行,我们快上路吧。”

两人不自觉地对笑了笑,再望望四周,才想起他还一直站在庄稼地里呢。

到了田边,他们找到了自行车,冯志刚便跨上车,带着高红萍朝他的家里骑去。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令人难以理解。高红萍一个涉世不深,又疏于防范的农村里长大的姑娘就这样跟着这个黑大汉走了。这一走意味着什么?这一走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永进门外地处城乡集合部,虽不算热闹,但也来来往往的人物众多。因为这里是四里八乡的农民将家里的余粮、蔬菜、小制作、小玩意隔三差五地拿来岀售的集市所在,所以这里白天很少有安静的时候。可是那个年代,个体经济还只占了国民经济的极少部分,城里人的收入还主要是来之工厂、企事业单位月月领取的工资,因此小商小贩还很少,商店也基本上是国营或者集体的,所以到了晚上这里还是人烟稀少的。

高红萍随着冯志刚没多久就来到了这里。在一路上的支言片语中冯志刚了解到她叫高红萍,是一名电机厂的女青工,没有结婚。不由得他心中一阵欢喜(此是暗意,高红萍当然不知)。他们骑到靠城门不远一个十字路口的马路左边有一条小巷,他们拐了弯,向小巷深处骑去,巷子很黑看不清方向,高红萍只依稀可辩巷子两边紧靠紧的都是民房。而冯志刚道是熟门熟路。

注:此小巷现已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楼对楼的居民住宅小区。

冯志刚在前面骑着,高红萍坐在他的身后,她紧贴着他,两手还牢牢地抓着他的衣角。冯志刚不时地提醒她注意,路窄我骑慢点,你不要慌,很快就到了。又拐了两个弯再骑几步,他们才在一个普通的民房门口停下了车,冯志刚抢先下车后,就转头对高红萍说:“你先不要下地,看你没穿鞋怎么走路呢,这是城里,不是泥土地,你光着脚,又是夜里,万一地上有石子或者什么硬的东西把你的脚刺破了就麻烦了。我把车子靠在墙边,你先坐在上面不要动,我上家里拿一双我的鞋子你套上后再和我一起回家。”

高红萍听他说的有理,就顺从地仍坐在车子上等他回家取鞋。

冯志刚从裤子挂钩上取下一串钥匙打开家门,拉亮了电灯,然后走了进去,不一会儿他又返身出来递给了高红萍一双男子闲时穿的布底单鞋。

高红萍套上了那双对她来说如船似的单鞋才下了车。冯志刚又走过来夹起了自行车,然后在前面引领着高红萍走进了他的家。

进得门后展现在高红萍眼前的一个三室相连的平常人家。左右各有一道门关着。冯志刚将自行车轻轻地靠放在门边紧挨着的窗户底下后,就先指着右边的那道门对高红萍说:“这屋是我母亲居住的房间,这时老人家一定睡了,我们就不打扰她了。”然后又指着左边的门说:“这间是厨房,厨房的后面是个很小的卫生间。”最后他推开了中间只有一人多高的一个隔墙靠左的一道门对她说:“这是我睡觉的地方。”

高红萍随着他的手指一一看了,这才注意他们站着的这个地方,是一个小间,只有一张长椅和一个不足一米长的小茶几,外加几张方凳,不用多想便知这里定是日常吃饭的地方。

“请坐,请坐,累了吧?要不要喝点水?”冯志刚指着长椅对高红萍说。

“要要,有水吗?”高红萍着实感到渴了,就忙点头直截了当地答道。

“好好,你坐下等一会儿,我到厨房看看。”冯志刚赶忙说。说完他就转身推开左边的门进去了。很快他又出来了,手里提着一只暖瓶,并拿着两只水杯,后将杯子放在茶几上即面向高红萍问道:“要泡点茶吗?这水还挺热的。”

“不用,不用,唱点白开水就成,我是真的渴了”。高红萍说。

于是他倒了满满一杯水递给她,她双手接过后用嘴吹了吹就迫不及待地喝起来。而冯志刚却还站在那儿呆呆地望着她,当她抬起头时,发现他仍站在原地发呆,样子有点傻,不觉好笑,就开口说道:“你怎么还站着呀,坐下啊。”这是到了谁家,高红萍却点反客为主,着实令人可笑。

时间已过了零点,高红萍感到了困意,就对着坐在她对面的冯志刚说道:“我实在是累极了,想休息了,有热水吗?我想洗洗,你瞧我身上脏的。”她边说边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