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元帅送他的纪念品,意义重大。
林俊又询问了在医疗室里问过的类似问题,马丁作为犹太警察,知道的要比那个医生多不少——不过他们这里只有自己统计的隔离区居民人数等资料,由于不断有人死亡,加上恐怖而平凡而屠杀,只有个大概的情况。
“这里人口密度太大了,容易引发疾病,要尽快进行疏散。“林俊脑子里想着:不过现在这里千头万绪,战斗还在眼跟前爆发,这事还得缓一缓。
隔离区里来自立陶宛各地的人都有,这疏散起来工程浩大,不能急于一时,要慢慢来,先让这里的人能活下去。
林俊又询问了法西斯对于管理隔离区的一些方式,除了不定时“清理”和每天都有的死亡外,不说严冬里的燃料,德国人单单用控制粮食这一个办法就能彻底掐死隔离区的生存命脉!
“吃的很少,德国人给隔离区的食物还不到勉强养活着里边一半人需要的,他们是要慢慢饿死我们。所有人都营养不良,来得晚一些的人还能挺一段时间,时间长了就是不生病、不给打死也是在慢慢等死。”
德国人当然不会给“劣等民族”足够的粮食,不然也不会搞什么隔离区了。
“你们呢?”林俊问了句。
马丁连忙回答:“按照分配比其他人多一些,大概每天是其他人定量的一倍,但我多出来的那份都分给一起住的其他人的小孩了,他们都可以给我作证的。”
马丁吓得脸都青了一截,苏联元帅这话还真是要命!
“勉强能够活命的食物就能让人成为野兽的帮凶,隔离区!”林俊心里想,这是无奈造成的悲哀。
“不用担心,不是要找你麻烦。”这话让神色恐惧的马丁心里安心了些。
“带我去你住的地方。”
这下马丁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不过这时林俊已经转身,边上的阿廖沙一推他示意跟上。
可怜的马丁就像要被即将压上刑场处决的死囚犯,浑身都在颤抖。边上的兰德斯科奇有点看不下去,对他说了句:“元帅不是要去问你的邻居,你是不是把吃的分给他们,放心吧,就是要看一看你们的生活环境。”
林俊作为一名元帅,哪有闲心去验证那个马丁说的是不是实话。就像兰德斯科奇说的那样,就是想实际了解一下犹太人在隔离区里的现实状况。
可怜的马丁,真是给吓坏了,连这个也想不明白——能明白嘛,可怜的人。
哥萨克拉了一把马丁,“往哪走?”
“就在斜对面,第二个楼道4楼。”
前边看到两个穿着军装、拿着相机的人,林俊对着一招手:“你们和我一起上去,看看这里的住房。”
那两个倒霉蛋胆颤心惊的跟上,刚才在大门口那顿呵斥的阴影,加上看到的那些尸体已经让他们的心脏很有压力。不过这下是变聪明了,没有拿着相机拍林俊,老老实实跟在后边。
卫兵们先上去一半,守住了各个楼梯口,登上古老建筑狭窄的楼梯,穿过一段有些阴暗的过道,林俊来到一扇开着的木门前。
刚才经过了几扇开着的门,能够看到里面有几个犹太人正在吃饭,当发现自己这些人经过,都看着——有人高兴有人害怕。
“这里就是我住的地方。”马丁指着里边说。
四个卫兵已经先进入房子,不过没有赶出里边的人,只是做好警戒,让他们都在边上站着。
这是个几十年前造的三居室套房,虽然楼有些旧,但估计原本的主人应该经济条件不错:林俊看到了墙上那些华丽的墙纸,客厅相对比较大,应该是套立陶宛中产阶级的住房。
这里地段在战前应该说很不错,这套房子穷人是住不起的。
不过这会里边的情况很挤,连客厅边上都放着好几个地铺卷,显然晚上有人就睡在客厅里。客厅另一边整整齐齐的码着一堆皮箱,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林俊四下里看了看,每个房间里都应该住了不少人。
“这房子住多少人?”
“32个人,那是我的房间,我和妻子、儿子和另外一家五口一起住。”
兰德斯科奇在边上问了问那些站立不敢动的住户:马丁是住在这,还是个好人。这倒不是林俊问马丁怎么样,那些人一直就在说马丁如何如何帮助人,在他们看来是因为马丁的原因大人物才会来这里来看看。
厨房里放着红军分发的粮食,有不少,按人头分配的,都集中放在一起。这也看得出来这里的人一直就在吃“公共食堂”一样的饭,艰苦条件下团结互助,今天还是按照老规矩在执行。
所有房间虽然拥挤,但都很整洁,犹太人似乎到了哪里都会尽量让自己过得舒服些,很勤劳。
“可怜的犹太人呀,被打压排挤迫害了这么多年,这苦中求乐的精神还真是让人佩服。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