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点15分,在南侧强度点,突击队员终于暂时控制住了一段宽度超过300米的登陆场,而在北侧登陆点,也有一段宽度大约150米的河岸被红军攻占。
圣彼得-保罗大教堂外加农炮阵地,传令员向舒克林传达最新坐标,“距离加230,向左50密位,急速射!”
远处炮火形成的火光给了教堂塔楼上的炮兵观测点很好的视线,炮火开始延伸——在维尔尼亚河第二批渡河的一条小船上,两条电话线是通过滚轴直接被放进河里:无线电受到很大干扰,暂时还是这有线电话牢靠!
渡口已经形成,不断有突击营的部队被运送到河西侧,开始向两翼冲击。21点40分,两处登陆场终于被打通,向西也平均突进了200多米,突击箭头已经抵达建筑博物馆西侧位置。
德军开始退却,撤向预备阵地,试图以山丘为依托,阻止红军的继续突击。
这下红军的强攻势头也暂时停了下来,巩固登陆场。在维尔尼亚河东岸,工兵们的十轮卡车开到河边,上头巨大的浮桥被放到河里。
士兵们登上预制件,控制钢制浮桥,将钢销敲进连接孔——沿着那条由小船先一步送过去的绳索,工兵们要在半小时内架起一座可以通过重型装备的浮桥。
舒克林的炮群在22点整接到新的命令,准备过河支援接下去攻占格季米纳斯山的战斗,配合新投入攻城的步兵部队。
敲出固定在地上的钢销,抬起炮架挂到中型吉普车车尾的挂钩环上,把还没有使用的炮弹放回炮弹箱,最快速度做好开拔准备。
几辆装甲车出现在教堂边的道路上,它们后边跟着的几十辆卡车搭载着步兵。车队停下,步兵们从车上下车,看似每个人都装备沉重。
等新来人列队完毕通过教堂时,舒克林看到那些步兵为什么待遇这么好,能用卡车拉到距离一线如此近的地方——全摩托化,因为他们需要!
他们就是舒克林的大炮需要配合的新到部队,他们的编制名称中有“突击”,是真正的突击工兵!
要给大炮和牵引车让出道路,突击工兵们在这里下车。
不是工兵,是突击工兵!没有一个身材矮小,个个身高超过一米八,比炮兵们还要强壮彪悍!AK47突击步枪、轻机枪,有些人还背着装有炸药的箱子,腰侧挂着手榴弹包,另一边插着芬兰刀和弹夹袋!
几乎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狙击手,还有编制远远超过一般步兵的火焰喷射器配备——最夸张的是几乎所有人胸前都穿着厚厚的钢制胸甲!
这防护装备简直就是中世纪重装步兵的翻版,大概全世界这会再找不出哪个国家的部队还成建制装备胸甲的!不过强悍的红军突击工兵需要他们,它们能够让战士们在近距离突击时挡住大部分子弹和弹片!
红军突击工兵部队不需要徒步千里,成立时预计干得就是短距离强行突击的任务,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为了能够适应这种“古老”的防护装备,所有突击工兵们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体能差一些的人就会被淘汰,而且还要接受严格的肉搏训练,个个都需要精通爆破和营级步兵各种装备的使用。
说他们是攻城机器也不为过!如果防守,那就是固若金汤!
他们是突击工兵,强悍的突击工兵,无所畏惧的突击工兵!
在明斯克会战时,红军突击工兵第一次表明了自己的强悍,显示出这支特殊部队强大的城市巷战攻坚能力。这次普尔卡耶夫手中只有两个团的突击工兵,这是全部投入到维尔纽斯攻坚战中,要以最靠速度结束城区战斗。
因为胸甲的缘故,战士们胸前没法携带多余装备,炮兵们看到了突击工兵有些很奇怪的装备携带方式——有些战士把一堆手榴弹背在身后,背上、腰上捆了十几个的都有!
哪门子的手榴弹携带方式?!
这样的特立独行真的很奇怪,大概是突击工兵们的“自我创造”,教科书里可没有——不过这还是很有道理的,在城市攻坚中会需要大量手榴弹,有些情况下一人在前,后边那个就可以变成人肉掷弹筒!更不用说这在爬梯子时不会碍事,一顿手榴弹就能密集投进建筑物二三层的窗户或破洞。
从行进队伍的次序能很清楚的看到突击步兵们是分成了一个个的战斗小组:四名突击手装备三支突击步枪与一挺轻机枪;两名火箭筒操作手,主射手背着火箭筒,副射手背着四发火箭弹,还斜挂着一支AK47。
这就是一个突击小组,每两个组还配备一名火焰喷射兵,火力配备合理且强悍!
当舒克林他们拉着大炮抵达河边时,突击工兵们已经在小跑步从架好的浮桥上渡河,立刻以突击队形深入火线。
过河后,吉普车拉着加农炮穿过一片狼籍的街道,舒克林看到了一座教堂——真是奇迹,圣安娜教堂竟然还在,三个塔楼也都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