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迅猛进攻(4 / 5)

苏联英雄 血蝠 7971 字 2016-10-10

的古迹之一。

盟军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卡西诺山地扼守着通向罗马的6号高速公路和铁路,盟军要进军罗马,则必须拿下卡西诺山地!

于是卡西诺山和周边的山峰最终成为进攻者和防御者争夺的焦点。

当时防御卡西诺山地的是德军第14装甲师,这个装甲师有点名不副实,主要是步兵组成。同时,德军第1伞兵师也被抽调到卡西诺地区,具有极强的山地作战能力。而在卡西诺山地前线的盟军部队由多个国家的士兵组成:印度,新西兰,南非,巴西,还有5个美军师,5个英军师,4个自由法国师以及3个波兰师。

德军在卡西诺山地的防御阵地相当坚固,阵地基本都被伪装在岩石的背后,炮兵观测点设在各制高点为德军火炮提供瞄准方位。而在山背后,德军迫击炮团随时都可以给予卡西诺山四周的任何目标以致命的打击!

这下要命的是卡西诺修道院位于卡西诺顶峰,居高临下,俯瞰整个卡西诺山地。2月15日第二次战役爆发,在第一次战役中盟军被德军准确而猛烈的炮火吃尽了苦头,坚信德军的炮火如此准确是应为利用了修道院作为其炮兵观测所。

经过盟军指挥部的激烈争论,有人要保护古建筑,而有人要为士兵和胜利考虑,最终在15日由B-17轰炸机群出击,投下的重磅炸弹把这所欧洲最古老之一的修道院彻底夷为了平地。

盟军担心德军把卡西诺修道院作为一个坚固的支撑点,不过德国人起初并未在修道院中设防,只把修道院下面的一个山洞改造成了弹药库。这下修道院变成了一片废墟,德军反而没有了顾忌,厚达15英尺的墙壁和废墟成为了德军强有力的支撑点!

既然没得选择,那就干吧!

不过这德国人的“没有顾忌”等到真的打起来还成立吗?换成任何合格的指挥官都会把修道院变成个堡垒,不会让自己士兵去做无谓的牺牲。

如果B-17没有把卡西诺修道院炸成一片废墟,那盟军想要攻克那这里,估计损失会更加惨重!

盟军中有英军指挥官认为在猛烈的轰炸和铺天盖地的炮击过后不会有人活下来,就像德国人认为布列斯特要塞经不起他们的大炮炮轰一样。但盟军在卡西诺面对的是德国的伞兵部队,希特勒的“绿魔鬼”们从一片废墟里又爬了出来,给了盟军狠狠一击!

用一座古建筑换战士的生命,就是能少损失一个人都值得,至少用大刀拼过刺刀的林俊是如此考虑的。

人的生命在战争面前是如此脆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正义与自由、为了生命,古建筑舍弃就舍弃了,大不了将来机会合适的时候再重建吧。

、、、、、、

120公里外的帕涅韦日斯机场,两个中队的16架彼-2俯冲轰炸机正在跑道边做着出击前的准备。这些轰炸机有一半都做了小改进,能在机腹下挂载一枚重达近一吨的重型炸弹!另外八架是普通型,两边机翼内侧是250公斤的航弹,发动机短舱后边的弹仓里装着100公斤航弹。

这批飞机都是为轰炸维尔纽斯城区的坚固目标而特意准备的,而现在他们接到了命令,轰炸格季米纳斯山上的格基明纳斯古堡!

军械员们将沉重的重型高爆弹用弹药车拉出,给各轰炸机挂上。在发动机的轰鸣中,以双机位单位,16架彼-2呼啸升空,缓慢爬高飞向3000米高度,航向东南。

圣彼得-保罗大教堂,现在这座曾经堂皇亮丽的教堂千疮百孔,不过大厅里的那些装饰和雕像基本都在。那些长条凳有一大半都给挪到边上,这会这里已经成了个临时救护点。

伤员来不及后送,又不能留在室外喝西北风,都被抬进了教堂大厅。那些留下来的长条凳变成了病床,不动动的伤员就躺在上边。救护兵为受伤的人处理伤口,在头顶和外边炮声、枪声、爆炸的陪衬下,只能听到伤员低地的呻吟。

一名炮兵弯着腰被人给扶了进来,手捂着胸口,是格拉诺夫。

在教堂外坚持再发射了近50发炮弹,不过现在是在有点顶不住了:脸上冒冷汗,手都在哆嗦,已经没法再瞄准。

舒克林让雷卓夫换下格拉诺夫,让运炮弹的步兵同志送他进教堂让医务兵看看。

一名医务兵正给位断了手的战士处理好胳膊,那战士起身离开,又上塔楼——他是名机枪副射手,一条胳膊也要上去搬弹链箱。

“中士,伤哪了?”

医务兵一忙完就要捂着胸口的格拉诺夫坐下——在战伤里那些看着“破破烂烂、伤胳膊断腿”的虽然危险,但这种捂着胸口的才最麻烦。

医务兵听说过有人因为害怕而装成伤员的事,甚至自残的都有,但眼前这位炮兵脸冒冷汗,一看就有大问题,“千万不要是内出血!”

战伤内出血不常见,但要是轮上了就是九死一生,大部分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