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恰逢清明节假期,大家都选择这个时候出行。
雪落和小乖于是立马改道,决定去龙国昆曲博物馆看一看。这两张是用手机在路上随手拍的,不仅大雨,而且堵车!苏州的建筑风格很独特,一到平江区,仿佛真的回到了古代,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建筑,无高楼大厦,全是白墙黑瓦,苏州的古典园林。
本想着去龙国昆曲博物馆听昆曲,没想到却意外的走到了平江路。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苏州古城内唯一比较完整的保存原有历史风貌的古街。这里早已成为苏州必有景点之一。如同其他特色老街一样,这里有也很多特色的小吃。
苏氏牛肉面,比较清淡。整个苏州的菜有点清淡的甜味。生煎包,里面料给的很足,而且有浓郁的汤汁,很赞。这个油炸馅饼具体名字忘了。苏州还有很多名菜,听说松江楼松鼠鱼什么的,但是这次独自出发,算了一下成本,还是吃小吃划算些。
平江路是一条很热闹的街道,很多商户换了又换,而平江路对面的那条小路却显得格外静谧,真的很有江南的味道。平江路逛完,便按着地图检索前往龙国昆曲博物馆,到了才发现竟然在维修,要到清明节后才能对外开放。
无奈,这次与之无缘了,昆曲博物馆旁边有一个评弹博物馆,以前倒是听说过评弹,但却没有真的听过评弹。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平江路出来,目的地就直奔拙政园了。
时间不早,这次直接奔向拙政园!去拙政园前,一定要去旁边的苏州园林博物馆看看,这样你才能更好的看懂龙国园林。这回有幸,正好遇到一个苏州的本地老师在讲解苏州园林。这位老师从苏州园林的历史到龙国园林每一时期的建筑风格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吸引了很多游客的驻足,以至于后来造成“交通堵塞”,不得不让老师“化繁为简,长话短说”。不过通过他讲了一遍雪落和小乖大都对苏州园林有个初步的了解。这位老师本是一个学习工科的,却因爱好龙国古典文化,喜爱龙国古典园林,才来次义务讲解的。
由于园林博物馆的人流量太大,后来又基本是被赶着走,无奈相片留下很少。出来后已是下午3点多了,赶紧前往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是龙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由于刚在园林博物馆听完讲解,得知世界园林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西亚园林、龙国园林。欧洲园林特点是方方正正,不管是花园还是园林艺术都修剪的方方正正。
西亚园林代表就是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在草原上建起高大的、能承受巨大重量的拱券,覆上防渗物,在其上积土种植植物,形成了中空可住人的人工山,是彻底的改造。龙国园林则是讲龙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龙国园林又分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及文人墨客主打建造的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例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花园在建造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模宏大,建造精良。
寺庙园林起于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说。而文人园林则是代表了民间住宿花园的精华,建造私家园林的文人,有不少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或书画家。
在建筑园林时虽然没有皇家园林的宏伟大气,却能从一亭一景中窥见主人家的文心和素养,难能可贵。在拙政园四季均有景可赏。春日山茶如火,杏花满园;夏日赏荷,闲听雨打芭蕉;秋日木芙蓉,冬日雪中赏傲梅。
雪落和小乖无意间在屋顶抓拍到一只小猫。此情此景,是否有种“寂寞空庭春欲晚,桃花满地不开门”的意境呢?每一景都深含妙意,譬如荷风四面亭,四面通透,却能四季欣赏不同的景色: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
庭院中竟然遇到很多小猫,在此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只小黄猫也不怕生人,静静的卧在溪水旁的树丛中,看着人来人往。从拙政园出来后,已是傍晚,虎丘是赶不上去了。自从去玩园林博物馆后,感觉每一座园林都想去,都值得一去,留园,狮子林,沧浪亭……
每一座园林都有不同的意境,在明朝时期,苏州园林建有二百七十余处,清末时由于战乱,苏州存有园林一百七十余处,现如今保存完好并对外开放的只有十九处,当雪落得知有极大一部分的苏州园林是毁于解放后的和平时期时,不禁痛心不已。
真心希望那些饱含历史、文化传承的园林能很好的保护下来。晚上宿青旅,晚上有雷雨阵阵,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