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秦羽:月旦评?舆论还得握在咱手里(1 / 2)

秦羽大刀阔斧地在九江进行了改革。

其实也并不复杂,无非就是做了三件事。

第一、大面积撤换官吏,换下来的全拖到丹泉重新做一个上岗培训,将之前宏学馆几批有过先进政务经验的士子换上来。

第二、打击田地兼并现象,给民众分发粮食,鼓励耕作。

第三、全面推行从丹泉到庐江开始的制度,两年的摸索和总结,丹泉已经形成了高效而又非常有进取性的制度。

至于整个民众的思维方式、社会风俗,也都是需要潜移默化的。

而他在民间的崇高声望和神仙光环,让他所推行的政令实行起来极为容易。

有许多民众无法理解的政令,一听说是秦县令所发,顿时都纷纷道:“是秦县令下的令啊,那没事了,照着做就行!”

“秦县令可不会害咱们!”

短短时间里,在这样高涨的民心中,秦羽的声望值又上升到了三百。

他还是攒着,炼铁厂要赶快点出来!

马场也可以考虑,他现在已经有六百多匹战马了。

暴脾气的陶谦捏着鼻子认了怂,袁术没隔几天就乖乖派了使者来赔不是,声称上次自己是想借粮。

秦羽又把使者一脚踹了出去。

这天早上,秦羽来到政务厅时,只听见荀彧等人在小声议论着什么,见他进来,顿时都停住了。

秦羽笑道:“诸君在说什么,和我有关吗?”

荀彧拱手道:“回主公,乃是汝南许家兄弟的‘月旦评’提到了主公。”

秦羽不禁好奇道:“他们怎么评价我?”

许邵许靖兄弟的月旦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秦羽也有点想知道他们怎么评价自己。

荀彧犹豫了一下,缓缓道:“根性妖异,惑民新莽。”

秦羽听了顿时眯起眼睛,这两个混蛋居然诽谤起他来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秦羽骨子里是个妖邪之辈,愚弄民众,乃是野心勃勃的王莽之流。

本来有点生气,但想了想,不禁摇头失笑,站在许家兄弟的立场上,还能对他有什么好感不成,这些士族又不是人人都如荀彧般的真君子。

对于士族来说,他的离经叛道,开启民智,扰乱宗法,就是对于士族和世家们根基的致命攻击。

几人见秦羽稍一皱眉便即释然,都是十分佩服他的胸怀。

郭嘉道:“主辱臣死,我等欲作一篇文章还讥之。”

秦羽缓缓点头,不错,这舆论阵地要把握在咱自己手里。

不过,一篇文章哪里够,他要一百篇、一千篇,无数篇利刃一样的文章,化成武器为自己战斗。

对了,有个骂人高手,一篇文章把曹老板头风都治好了的那位陈琳,不知道现在何处。

丹泉倒是有个同为建安七子的王粲,可惜还只有十四岁……老蔡应该也很会写文章,还有张纮……

秦羽沉吟了一阵,决定办一份报纸。

他拿过笔,在纸上写下四个字“丹泉日报”。

“立足丹泉,展望天下。”

经过两年不断地批写文书,他的毛笔字也算是有模有样了,不过还是用着不舒服,只是合用的硬笔比他想象的要难造很多,现在做出来的还不如毛笔。

“主公,这是何意?”郭嘉等人都围过来。

这时代是有邸报的存在的,但只流行在官员间的小圈子,而且极其简略,一般都是皇帝的旨意、人事调动等。

日报之说,闻所未闻。

秦羽道:“所谓报纸,即是能将吾等之观点、思想、文化传播出去,让其他人接收到的东西。”

荀攸恍然道:“原来主公是想自己办‘月旦评’?”

秦羽笑了笑道:“作用可不只如此,还要起到教化民众、传递新闻的作用。”

他说话时常带一些新鲜词汇出来,荀彧等人已经习惯,新闻这个词也让几人有些深思。

郭嘉率先抚掌赞道:“此法甚妙,想那许家兄弟二人如何能与我丹泉众多士子相抗?”

秦羽哈哈一笑:“正是!”

敢骂老子,我不把你俩骂得帽子都戴不住算我输!

经过考虑,秦羽决定将日报改成周报。

才起步,周报估计更适合一些。

不过,虽然他已经在丹泉推行星期制,但即便是庐江也还没有完全接受这新鲜概念,更不用提其他地方。

所以最后这报纸就被命名为“丹泉旬报”。

就这么个不管是秦羽还是其他人,听着都极为古怪的名字。

掌握着优质纸张和活字印刷的秦羽,可以说是天然就有了做舆论平台的优势,这时代其他人根本做不了。

第一期报纸,头版第一篇文章由秦羽亲笔撰写。他当然不会亲自下场跟许家兄弟开撕,太失身份,也太给这俩人面子了。

他写了办这份“报纸”的意义和必要性,阐述了一下身为庐江太守的施政纲领,并提了一嘴自己对汉室的忠诚,以及对董卓倒行逆施行径的指责讨伐。

总之就是占据高地,指点江山,标榜自己是大忠臣。

文章虽然写得狗屁不通,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