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3.71秦可卿:女人总归要靠男人的
为什么Q阅的推荐票比起点还多(拍桌)!!
下午,宁国府,天香楼。
时候不早,吃午饭的时间过去后,宁国府基本进入了中觉时间,上下全都各回住处,裹上被子睡个踏实,尤其是在依旧酷寒的严冬,没什么事情比这个更让人喜欢了。
. . .也不全对,因为还有更舒服的。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睡的踏实。
此时的二楼小厅中,两个装扮贵气的美妇人端坐在隔着茶几相对的长榻上,两张俏脸一个端庄大气,另一个明明气质装束都按照贵妇走,偏偏带几分掩饰不住的媚意。
“你这蹄子,当真让人看不出来啊!”也不知过了多久,李纨感慨的率先开口,“这会子,怕是两府都以为,你已经病入膏肓再无幸理、只能躺着等死吧?”
只不过,她的嗓音有些沙哑。
“又有谁会想到,大婶子也会守不住!”秦可卿忍不住调侃起来,“朝廷旌表的节妇呢,锐大爷不过是伸伸手,这不就自己叭叭的送去了?”
说完她就摆摆手,示意丫鬟清场,很快厅中只余两人。
“瑞珠说的?”李纨忍不住面露羞意,却并未真有多少影响。
“李夫人?”秦可卿似笑非笑。
“女人再如何,也得有男人依靠。”李纨轻轻一叹,“你不也一样,谁能想到堂堂的宁国府少奶奶,竞会被逼得毫无办法、只能装病逃避,接下来应该是诈死吧?”
“媳妇确实是这样计划的。”秦可卿并未隐瞒。
“你”李纨的表情复杂起来,“和他说的没有假话?”
“大婶子问的是哪里?”秦可卿一愣。
“义忠亲王老千岁.....当真?”李纨说的很小心。
秦可卿没急着说话,轻轻一叹站起身来向里间走去,很快捧着一只金灿灿的锦盒出来,犹豫半晌才缓缓打开,却见盒中摆放着一只颇显古朴的卷轴。
“当初的“兵谏’之事过去不算远,大婶子又是出身于诗书世家,想来还能记住不少东西吧?”她小心的取出卷轴,慢慢铺开在茶几上,“可还记得这些?”
李纨只扫了一眼就猛的站起来,俏脸露出惶恐之色。
却见最上等的明黄色绢面上,行云流水般书写着几行清晰的字迹,内容先不提,只说结尾的落款,已经变成暗红色的印章方框中,“承乾宫印”四个大字赫然在目。
所谓“承乾宫”,顾名思义就是给皇太子居住的。
自当初“兵谏”之事后,至今一直空着,提都没人敢提。
“这就是你的告身吗?”死死盯着黄绢,小寡妇的声音甚至有些颤抖,“不错,你毕竟只是养女,入不了皇家玉碟,自然要有一份证明身份的东西。”
因为书写的内容不复杂,主要是生辰八字和名字。
“是啊,我们都是养女。”秦可卿表情苦涩。
“你们?”李纨立刻听出不妥。
“不然呢?只有我一个?”秦可卿缓缓起身,优雅的为两人续水,“世家大族的规矩你又不是不知道,所谓的“养子’又或者“养女’不都是如此?”
“很多吗?”李纨的语气有些紧张。
“十几个,不过你放心,如今尚在的就我一个。”秦可卿的语气暗淡下来,“其他人都已失去联系,我若不是手里管着不少东西,想必早和她们一样了。”
“我听说,义忠亲王老千岁留下一子一女。”李纨说话却严肃起来,“那位小王爷我听他提过,现在江南对吧?相信你肯定还联系着,却不知那位郡主如何?”
“不能提。”秦可卿缓缓摇头。
“不能提?”李纨一愣。
“你应该还记得,“兵谏’那晚其实没多少事情,区区几十个东宫侍卫,能有多大用处?很快就被御林军平息了。”秦可卿轻轻一叹,“但次日清晨,两位小主子便没了踪影。
我那时已在宫外,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只敢小心的把好手里的东西,原想着找个机会放弃,全当无事发生,没想到过了足足三月有余,我那位“哥哥’突然派人联系。”
“你就继续做了?”李纨已经平静下来。
“不然呢?这种事情只有进门,可有出门?”秦可卿面露软弱的苦笑,“直到现在,我那位“哥哥’在京畿的所有眼线,都掌握在我手里,却一句不提我面临的麻烦。”
“宁国府还有珍大爷若是知道你的身份,怕是会把你当菩萨供着。”李纨忍不住笑出来,“不过,这么做等于同归于尽,一旦消息传出去,怕是过不了几天就该被锦衣军抓捕。”
“义忠亲王「余党’啊,毕竟见不得光。”秦可卿很无奈。
“那位郡主. .真的不用找吗?”李纨似乎另有想法。
“最后一位知情者,就是敬老爷。”秦可卿点点头,“我偷偷派人去问过,他没回答,只说不用别人管,他自有道理,再说这种事情本来就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敬老爷知道你的身份?”李纨一惊。
“知道、但也不知道。”秦可卿的答案很古怪,“我虽说挂在秦大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