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3.59 妙玉:那位二奶奶呢?(1 / 3)

第三卷

3.59妙玉:那位二奶奶呢?

正月二十一。

“开印大朝会”可以视为整个大周朝廷的“开年典礼”,参加的人自然很多,按照惯例,举凡在京官员、五品以上的,都有资格参会不说,还对实职、虚职、爵位等不再区分。

相比之下,“封印”一般不会大张旗鼓,大家知道、照办就行。

这样一来,参会官员的数量就会多到夸张,幸好朝会的纪律非常严格,且有都察院的年轻御史们上窜下跳,都巴望着趁机搞出点儿大事好出位,结果反而不会有事。

但凡是能当官的,谁特么脑子进水,会在这时候出幺蛾子?

也是因为人员太多,反而导致朝会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自太宗皇帝中期就形成惯例,“开印大朝会”不再议事、不听禀报,只把需要的命令、诏书传达就算完。

嗯. ...好像很熟悉的亚子?

反正以林锐的品级和职位,这样的场合肯定往后站,整场朝会将近两个时辰,他除了冻得腿麻之外,啥感觉都没有,就特么傻白似的站着,直到听清楚“退朝”传话才有序离场。

兵部大堂。

相比于气氛堪比上坟的大朝会,这里可就热闹多了,一干回来的各级官员全都在场,热火朝天的说着聊着,但目光全都时不时的望向门口,似乎在等待什么。

终于

“见过阁老!”一屋子人齐刷刷躬身,向进门的牛继宗行礼。

“等急了吧?”阁老大人笑的很和蔼,边说边从胸口的内袋中取出一只明黄色信封,先对着皇宫方向躬身一礼,然后才非常恭敬的打开,将里面的同色帛书取出铺好,“都看看吧!”

“哗啦”一下,所有人都顾不上礼仪,一起挤过去观看。

因为这是今日大朝会所宣读诏书的抄件中,关于兵部的部分。

正如一开始所说,参加开印大朝会的官员多到上千,以至于大部分人都在御门外,根本听不见前面说什么,这才形成惯例,允许各部阁老在朝会后,前往抄录需要的部分。

实际上根本用不着他们,大明宫的太监们提前就办好了。

当然,这样的东西肯定不白拿,“润笔费”相当高,这还只是说的各部相关部分,如果需要全套抄件,价格更离谱,但成年人都非常明白,“阁老”一级没谁缺钱,基本都会要一套。

当然,眼前送到的兵部这份,只会剩下“相关”内容。

有了这个,下面的官员们才能对大朝会的内容真正有所了解。

咦....好像还是很熟悉的亚子?

不过,林锐并未往前挤,因为没等他上去呢,就被牛彝拉走了。

“自己拿去看吧!”刚回到“阁老办公室”,牛继宗就从袖袋里另外取出一份,毫不介意的扔到他手里,弄的他有些手忙脚乱,赶紧接下后向皇宫方向拱手,“别装样子了,看完再说话。”

“阁老英明!”林锐这才笑了笑,翻开抄件阅读起来。

仅仅片刻后,他就长长舒了口气,彻底放下心来。

“正四品的宣威将军,锐兄弟这下开了先例啊!”牛彝的语气中带着羡慕,“你才二十几?为兄当初够资格去军中挂职的时候,人都快三十不说,散官还只是从四品。”

“显武将军?”林锐笑着问道。

“最低阶的宣武将军。”牛彝没好气的瞪他一眼。

“这次不一样啊,你可是升格为正四品最高阶的武散官广威将军呢!”林锐好心提醒,“接下来就有资格直升从三品、甚至正三品的实缺,有阁老在,日子还会远了?”

不用怀疑,牛彝能走到这一步,靠的也是河间府战事镀金,只是因为那边还没打完,诏书上给的明面升赏理由是“尽忠职守、政绩卓越”,算是提前加赏。

这也属于正常操作,目的是让人先看见好处,才能更加尽心。

理论上,等到战事完结、再有新功,位置还可以继续提。

不只是他,河间府民乱已经成了武勋高层的一次盛宴,下面的年轻一代子弟各种蹭热度,多多少少都能趁机沾点儿好处,凭此走上更高的位置。

他们留下的空缺则要交给下面的二线子弟,接下来还有三线乃至外围,一贯如此,除非这些人已经吃饱,才会留些用不着的残羹冷炙给外面。

否则不论是谁、多大功劳,都别想冲破头顶的“玻璃天花板”。

军队中卡死在百户,衙门里压在正六品。

也许等到他们致仕,才能混个从五品的副千户或者同知虚衔。

“还有这个!”没等他想三想四完成,牛继宗已经微笑着从书桌中取出另一只信封,放在桌上敲敲,“这是你去显威营挂职的正式命令文书,老夫还以为你只能带上这个过去。”

“父亲为了你的“宣威将军’加衔,可是亲自向陛下求过两次人情,好歹算是过去了。”牛彝严肃的补充,“若不然,虽说有兵部的挂职命令,你若只是正五品,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多谢阁老栽培!”林锐急忙躬身行礼。

“也得看你的本事。”牛继宗并未多言,“说起来,老夫没想到在水溶那里的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