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3.52 王熙凤:假正经,你先出去等着!(2 / 3)

”王熙凤完全不屑一顾,“我可没接过,你都接着呢!”

“真没接?”李纨似笑非笑,“我上次怎么看到平儿倒药渣?”

“老娘吃点儿补的都不行?”王熙凤绝不承认吃过“凉药”。

“你们俩够了!”林锐哭笑不得,没想到这俩娘们儿飙起车来如此奔放,差点儿把他给撞翻,“说正事儿,刚才说到李老的文会还有诗会、书会等等,还有其他要求吗?”

“我记得,丰字号有不少南货对吧?吃的呢?”李纨这才放松。

“太稀罕的不好说,因为没认真找过,一般的东西有的是,不论是腊肉还是火腿,不管是笋干还是鱼虾,想新鲜有点儿难,干货腊货你只管开口。”林锐在这方面有的是自信。

“不拘是哪种,你送两车到我西边的院子。”李纨丝毫没有客气的意思,“我再让人联系父亲,请他派人带回去,江南文风鼎盛,在京有的是官员,用这些更方便。”

“你倒是不客气。”王熙凤羡慕的美目眯起。

“父亲要请的人暂时没有什么大角色,起步好歹是正经的翰林或者举监。”李纨斜她一眼,“你若是也能做到,我相信安平不介意多送几车,咱们先说好,什么例监、荫监就别提了。”

“你这假正经!”王熙凤被她怼的说不出话,只好扭头避开。

国子监虽然号称是“最高学府”,其实内部也有许多故意留出来的“操作空间”,比如监生,一般人理解的那种考取举人后、会试不过便留下提升的情况,其实是最正规的“举监”。

但也只有他们才是正经的读书人,往下的贡监、理论上是从各地“选拔”的“精英”秀才入监,实际懂的都懂;这已经很好,接下来也是最多的一种,花钱买个名头,称为捐监或者例监。

再就是荫监、任职四品以上的官员可以“荫封”一名后辈进入国子监中“学习”,不分文武都行,比如之前的贾珠,就用掉了荣国府“玉”字辈一代的名额。

甚至是“夷监”,藩属国或者土司之类子弟入监学习。

以上情况中,只有举监才有可能被李守中看重,其他的别提。

换成王家的话,别管他们摆上多丰盛的宴席、找来多风致的姑娘、摆在多风光的景区,都别指望请到哪怕一个举监生赴宴,贡监除非是自家亲戚推不开,否则也不会搭理。

对他们来说,参加这样的酒宴会“掉份儿”。

“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些年轻的翰林或者监生跟的多了,很自然就会被划入到“李家’一派。”林锐忍着笑,没给某辣子出头,“将来李老做事更方便。”

“那你还不如弄个大院,不是更方便?”王熙凤明显是挑事。

“可以吗?”林锐却觉得很有道理。

“直接来肯定不合适。”李纨皱了皱眉,“但不是不能变通,我记得金陵薛家的两位妹妹,如今都在你院里对吧?江南那边的联系也不少,李家正好是金陵出身。”

“话是没错,接下来呢?”林锐一楞,没理解意思。

“大周承明制,商户出身的子弟不得科举,但并未把路子完全堵死。”李纨开始深入指点,“常见的可以捐官,虽说用处不大,传出去至少好听点儿,再就是捐监。”

“薛蝌?”林锐这才明白了他的意思。

“丰字号名扬京城,薛家为了后代好看,求到同样出身的李家头上,父亲碍不住情面,帮忙说句话谁都理解。”李纨微微一笑,“薛家出于感激,有些报效很正常。”

林锐: . ....这特么不就是江南世家的标准操作吗?

“我让琴妹妹把蝌兄弟的履历整理一份,连同两千两银子一起送来,剩下的事情你辛苦些。”但他依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只是要辛苦他跑一趟,从江南到京城还是太远了。”

“等到事情办妥,把告身捎回金陵便好,值什么?”没想到李纨说的更简单,“只一样,两千两银子不够,因为按照惯例,“捐监’都是两千两,纵使父亲带话,少于一千五百两也办不成。”

林锐: ..

“还得是你们,不要脸的事情都能如此体面!”王熙凤气笑了。

“你以为军中有多干净?”李纨斜她一眼。

“咳咳!”林锐急忙打断两人的争执,“自家人办事别耽误。”

“我会安排妥当。”李纨没再多说,扬首看看房外,发现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安平,你暂时别回去了,等天黑后更方便,横竖我这里没外人过来,只管留下便可。”

“看来只能如此。”林锐点点头,“晚上我还有事情,正好。”

“哦?”王熙凤立刻瞪眼,“又是哪家的姑娘媳妇等你宠幸?”

“这你也管?”林锐懒得搭理。

“我才不想管你们这些脏的臭的。”王熙凤恨恨的站起来,“我这就去忙完剩下的杂事,给你们两个狗男女腾地方,省的耽误了!”

“真就这么走?”林锐微笑着与她对视。

“哼!”王熙凤不接茬,抬脚往外走,但刚到门口就停住。

李纨想要开口讽刺,却被林锐的目光止住,只好进了里间。

“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