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2.67妙玉:这个红玉来的太勤了
一转眼,中旬已过大半。
这段日子没什么动静,朝堂上表面上似乎很平静,私底下的问题明显超出了林锐的视线范围,最主要的是,兵部真的有些忙碌。
尤其是河间战事,看来真的有麻烦,而且不小。
“见过阁老!”“办公室”中,林锐躬身一礼。
“辛苦锐哥儿了!”见他进门,牛继宗第一时间放下毛笔,主动伸手示意入座,一旁的牛彝及时倒茶,“老夫在月初时,调去一批大匠到匠作营,现如今怎么样了?”
林锐有些受宠若惊,因为这是给晚辈的称呼,但更多却是紧张。
俗话说的好,无事献殷勤,应该是什么来着?
“阁老放心,都已经步入正轨。”所以,他答话很小心,“这批大匠的手艺超出下官预料,稍作带教便很快上手,如今虽说大部分还不够熟练,却也能基本满足需要。”
“抬枪的事情一”牛彝忍不住开口。
“上半月加上原本的工匠,已经弄出三百杆。”林锐还是故意收着说,“都经过了初步的试射检验,若是阁老觉得合适,随时都能交付使用,送去任何需要的地方。”
“彝儿,你去!”没想到牛继宗丝毫没有迟疑,直接开口安排。
“是,父亲!”牛彝急切的站起来,快步向外走去。
林锐脸色微变。
他可没忘了,刚刚过来时就发现,这片区域已经清过场。
也就是说,牛家父子不仅找他有事,而且是不能公开的大事。
“锐哥儿不用多想,就是河间府需要罢了。”牛继宗看出他的担心与警惕,说话愈发软化,“老陈送来的公文里,可是没少夸你送去的好东西,更是一再催促送货。”
“阁老,已经不少了。”林锐再次放低语气,“第一批带走了一百二十杆,第二批两百杆,这次又是三百杆,若是按照一对一的比例替换弓弩,已经足够装备近三千精兵。”
大周军中总体上依然处于冷兵器状态,只是以火器作为远距离补充火力,但基本没谁会当主力,真正被看重的强弓硬弩,在军中的装备比例大概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这说的是真正满装的绝对精锐,实际上,一般军队比例更低。
普通的像是那些内陆卫所兵,千户一级凑不出一个弓弩百户。
就这还算好的,最极端的一些边远卫所,有没有弓弩都难说。
火器的话,如今的大周军中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差劲。
最常见的是各种标准的鸟铳(火绳枪),又细又长的枪管以求更好的射程和精度,制造很差没法全装药,自然会导致威力不足且装填缓慢,还特么没有枪托、端腰平射,基本也就二三十步射程。火炮仍然以前明流传下来的各级别弗朗机炮为主,优点是重量轻、射速快,缺点是射程近、威力小;少数红夷大炮基本只用于城防工事,野战实在没法动,太重了,运不走。
相比之下,抬枪哪怕是火绳击发,优点也大的让人心动。
最主要的是,林锐在制造时大致实现了标准化,主要零件基本能够做到通用,且制造质量很高,可以放心装药击发,这样才能在使用中普及纸壳定装弹药,使得射速明显提高。
更何况,“粒化火药”真没啥技术难度,他早在扬州就解决了。
“锐哥儿可能不知道,老陈已经把神威营原本留守的兵马全部调去。”牛继宗的语气很压抑,“一共五个步卒千户再加上一个马军千户,实有兵马约四千余,确实非常需要补充。”
林锐脸色猛变。
京营十二团营是整个大周的战略野战力量,每个团营在编制上都采用六千户制,具体兵种视情而定,比如奋武、耀武、练武三营以骑兵为主,编制为四个骑兵千户再加两个步卒千户。
神威、扬威、立威、振威、显威五个营头则以步兵为主,都是五个步卒千户外加一个象征性的不满编骑兵千户,但不论如何,名义总兵力都在七千左右。
这样加起来,再算上其他京畿驻军,才是公认的“十万精兵”。
理论上,这批兵马是整个大周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朝廷乃至皇家掌控整个天下的威严与权力,全靠他们来支撑。
可是,牛继宗刚才说什么?
陈瑞文分两次将神威营全部带走,竟然只有四千兵力,这个数字大概率还有不小的水分,“挤一挤”的话,就是陈家足足吃掉了一半儿的空饷,这尼玛还只说了人头,没提装备。
平时吃的满嘴流油当然高兴,打起仗来全特么草鸡了!
“阁老,不能继续补充兵力吗?”林锐能怎么样?顺着装傻呗。
“老陈给朝廷的公文中已经明确说过,河间府贼势虽重,但在神威营的剿灭下,形势已经稳住,余者难成威胁。”牛继宗面露无奈的苦笑,“除非他主动要求增兵,老夫不方便多说。”
得,牛皮吹上天,现在没法落地了。
陈瑞文主动要求增兵,就等于承认之前造假,都不用等到回来再被清算,后续增援兵马的负责人大概率会带着旨意,到前线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