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条件,启动运动态并观察,当参数溢出突破阈值时,就获得了这个物理问题的答案。
任何复杂物理问题都可以用多元关联动态库构建,为了更方便的构建,我们知道一个原则,任何复杂问题都是简单问题的叠加,所以,我们可以把复杂的物理问题拆解成很多简单的过程,很好,多元关联动态库模型中的动态信息元,支持向关联动态信息元的参数传导,那么,利用多重三维平行空间技术,构建多个简单的物理环境空间,再把这些简单的三维空间做拟合叠加,就可以得到复杂的物理空间。
设置O1、O2、O3、O、并为每一个O设定参数溢出条件,如果还需要叠加核心动态信息元,我们可以再设定一组以O为动态信息元的动态库,再设定一组Q1、Q2、Q3、Q为以多个O动态信息元为关联信息元的动态模型,观察Q的参数溢出,如此往复,再复杂的问题也可以构建模型,并在模型中计算结果。
理论上,利用多元关联拟脑技术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可以小到无限小,小到基本粒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大到无限大,大到宇宙法界。
解决物理世界的问题,可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做做物理答卷呦。
多元关联动态计算是多元关联技术的重点,如果没有动态计算,那么多元关联技术就成了。。。木头人的木头脑袋。
态计算理论发现,态空间有十二个维度,每一个‘态’可以用它的核心信息元表述,其中[X,,Z]坐标轴表述当下的‘态’在三维坐标系空间中的位置,而‘态’中的每一个动态信息元也可以是核心信息元,[X,,Z]也用来表述信息元之间的相对关系。
而Q1~Q8表述了‘态’发展趋势所形成的‘六亲’大类规律,‘态’变化的规律以三维坐标系的坐标发生质变为分类标准,例如坐标由正变负。注意Q作为维度不是时间,而是下一个可能出现的‘态’的路径方向,所以一个‘态’可以用[X,,Z,Qx]表述成四维,这就是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四维坐标系,当一个‘态’不确定下一步变化的时候,那么可以按照十一维表述[X,,Z,Q1,Q2,Q3,Q4,Q5,Q6,Q7,Q8],其中Q1~Q8要带出权重参数,以供比较,还可以用三维坐标系叠加定义,就是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信息元定义。
我发现,表述为[X,,Z,Q1,Q2,Q3,Q4,Q5,Q6,Q7,Q8]的态,在开始运动变化的时候,一定是[X,,Z,Qx],下一步一定只有一个方向,但是,‘态’的变化是不确定性的,即当出现了[X,,Z,Q1.1]的时候,下一步有可能是[X,,Z,Q2.01],时时是开始,时时是终结,虽然‘态’按照大趋势运行,但是,并不是宿命,因为,每一个当下‘态’都有八个方向,都可以做八个方向的选择,这完全符合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理念,每一个信息元都可以是思维的起点,对于宇宙来说,每一个独立体都可以是起点,而运动的方向由‘态’中的关联因素决定,因此,如果多元关联动态模型可以模拟这个‘态’,是不是就能够知道‘态’的运动规律了?就可以控制‘态’的运动方向?
了不起的倪振宇,你不但从内部终结了【坚定意志】,延长人类命运联合体的黄金时期,而且,在建设须弥秘境的艰难岁月了,居然发明了‘可执行态’算法理论,这一算法理论直接作用于‘态’的运动规律。
可以做到穿越时间吗?例如,我们采用多元关联动态计算,利用‘可执行态’提交技术,对一个相对小的‘态’[X,,Z,Q1.1]做控制,在保持一个‘态’中的主关联信息元及核心信息元不变的情况下,将[X,,Z,Q1.1]直接改变为[X,,Z,Q1.1000],是不是就实现时间穿越了,可惜,不是,因为这个时刻,[X,,Z,Q1.1000]就是[X,,Z,Q1.1],这里的‘.’不是小数点,是分隔符。
如果不能实现时间穿越,可否实现空间穿越,这完全有可能,我们知道,一个事物,例如,人,人的自身作为一个完整的‘自身态’,与该空间的‘空间态’关联在一起,那么这个人就在这个空间,如果,这个‘自身态’在这个空间断裂,而将其置身于另一个‘空间态’,并在那个‘空间态’产生关联,是不是就实现了空间穿越?
试想,我们如果能够对一个相对小的条件环境空间,将这个空间‘态’量子化,再用多元关联动态技术及运动整体性收敛集合,定义这个空间的‘量子态’,是不是可以发现这个‘量子态’的运行规律,通过场控制装置,是不是可以改变这个‘量子态’运动状态,在多元关联拟脑‘态’计算模型的计算下,是否可以将这个‘量子态’,从当下的空间跳跃到另一个空间,实现空间穿越,记住量子纠缠是超越光速的,一刹那之间。
完全可以,只要跳跃到的目的地空间,也具备同样的场控制装置和多元关联动态模型,就可以实现‘量子态’的整体跳跃,试想,我们在火星建立科研环境,并建设场控制环境,虽然第一批人类需要乘坐宇宙飞船,然而,后续的传输,完全可以利用场控制装置,通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