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那个小吏说的话……
“可恶!”墨谦咬着牙,这家伙,话也不说清楚,那么现在还怕什么呀?既然读书人这么厉害,自己似乎在读书人的眼里形象还是挺不错的,那么……怼他呀!
黄琛既然不敢动用家族的力量,自己根本就不用怕了。
想通了这些,墨谦的心情显得很是舒畅,一边在洪景明的带领之下走向国子监,不一会儿,巍峨的国子监就出现在了墨谦的眼帘。
高大的建筑一栋连着一栋,门口还有一座巨大的琉璃牌坊,上面书写着“学海节观”四个大字,牌坊的后面是一座方形的重檐攒尖殿宇。
四面开门,设六级台阶,殿宇的周围环绕着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长廊与殿宇跟院落相通,精美到了极点,也十分的大气。
墨谦看着这座牌坊愣住了,后世的牌坊在金陵有一座,在帝都有一座,称为“南监”和“北监”,国子监在在前世就是有的,其历史是可以追溯到西汉的“太学”的。
隋开皇初年,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开皇十三年?国子寺不再隶属太常,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复名国子学。
大业三年改称国子监,监内设祭酒一人,专门管理教育事业,属下有主簿、录事各一人,统领各官学,如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各官学的博士、助教、生员皆有定额。
但是墨谦都没有见过,像这样承载了无数知识与学术的地方,亲自到这里方能感受到这是一种多么激动的心情。进了国子监之后墨谦才知道大齐的文风之盛,光是牌坊上面的题字,就能够让墨谦停下来看个不停,时不时的停下来观摩。
洪景明倒是很有耐心,没有催促他,他今天的任务就是来接引导墨谦的,况且他也想知道墨谦这样的有名的才子才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看着墨谦,笑着说道:“想必墨先生很久没有回来这里,也甚是想念吧?”“啊?”墨谦一愣,自己原本是在这里求学的吗?
但是他完全不想说,他根本就一点都不知道,他只不过是看着上面这些人的题字,然后想着这块牌坊能够值多少钱而已,完全没有什么怀念的意思。
墨谦随处走走停停,国子监除了仪门后的殿宇,便是一座座的房屋了,房屋隐藏在树荫后面,微风徐徐,甚是宜人。在树林之中,又有很多的凉亭,零零落落的伫立在林间,而且总有那么好几个穿着士子服饰的读书人坐在凉亭之相互把酒言欢,谈史论道。
洪景明一路跟墨谦随便聊着,洪景明只当做墨谦是再次回到国子监,因为国子监可以说得上是大齐官员的摇篮,每年都有许多的读书人通过科举然后成为了大齐官场的一员。洪景明随意说着,说着国子监近日来的趣事,说着国子监的变化。
洪景明以为能够引起墨谦的共鸣,没有想到墨谦只是一路保持微笑,并没有搭话,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一路走过来,墨谦也只是觉得国子监里的学习风气很好,里面的很多人甚至就是自己理想中的文人风骨罢了。
当然,他也不反感洪景明跟他一路唠叨,毕竟他从中也知道了很多的东西,比如刚才他走过来的那威风凛凛的大殿叫做辟雍殿,博士们平时就是在那里给学生们上课的,再往里面一些,有一处地方叫做敬一亭。
敬一亭就相当于是教师们办公的地方了,相当于是办公室,国子监祭酒、司业以及各学博士都在那里办公,这敬一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圣谕碑,圣谕碑上是用琉璃做的华盖,上面是用金粉漆上去的字体,上书:“纯心一念”、“圣明庄严”之类的警戒词。
而墨谦第一天上任,自然是要到敬一亭去与跟着众人打个招呼的,毕竟以后大家都是同事了,这些礼仪还是要讲一讲的。
墨谦跟着洪景明一起走进敬一亭,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闹,里面只是冷冷清清,但是书卷气却是很浓的。里面零零散散的坐着几个,洪景明作为一个在国子监工作了十几件的资深人士,对于这方面自然是很熟练的,不然也不会是他带着墨谦来上任。洪景明一一给墨谦介绍,一个年老的老先生,留着常常的胡子,满身的书卷气,名叫李瑜,众人都唤他为李夫子。
而另外一个长得胖胖的,也是一个先生,长得很有福相,名字叫做楚天舒,还真是应了太祖的那一句“极目楚天舒”,但是墨谦却在心中暗暗想道,这是在身材上横跨楚天了吧。
墨谦从怀里掏出一些小东西,都是墨谦在进京的时候找到的一些物品,不是很名贵,但是却很有品味,比如说一些纸笔墨砚,还有书画,这些想必都是符合这些老夫子们的口味的。
对于官场的礼仪,一般刚刚踏进仕途的年轻人都不太知道,尤其是大齐这个消息闭塞的时代。
如果没有人亲自教导的话,也是不知道的,但是墨谦却恰恰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不但可以从书本里面知道这些东西,而且还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