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全聚德!(1 / 2)

韩少功说道:“那我请你吃饭吧!”

“去哪里?”

阿诚说:“全聚德!”

?李有思其实很想说,你们两疯了,阿诚没出过单行本,还住十平米杂院,能吃得起全聚德吗?

“我们俩请你,李拓自己出钱。就这么说定了。”韩少功安排道:

“而且我马上又要回去湖南了,也许一时半会大家也见不到了,这一顿算是一顿散伙饭吧!”

“也行。走吧。”

李拓对于没请自己吃饭很无奈,但是他说道:“是该庆祝庆祝了,毕竟是阿诚和有思的第一次获奖。”

说走就走,三人从人民大会堂骑着自行车就离开,直接去了前门大街的全聚德店。

全聚德是同治三年的老店,几乎成为了北平的一种文化符号了。很多小说作品、影视作品里面,讲老北平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在五十年代,收归国有之后,全聚德为了让人吃得起,便是把各种用料稍微缩减了一下,但是依旧是供不应求。

就算是现在也不过时,有钱人去全聚德聚餐,没钱的花个几块也能去全聚德吃鸭架,而一只鸭子十块钱咬咬牙就花出去了。

李有思等人想要吃好吃精的话一人十块还是需要的。

再到二十一世纪很多人说全聚德的味道变了,主要原因是量变引起质变。毕竟越来越多人去北平旅游,去全聚德吃一只鸭子几乎是必须打卡的,人流量大了,全聚德的自然没原本那么精心。

三人走到了店门口,门口的墙门窗上方有砖雕匾额,正中为“全聚德”、左为“老炉铺”、右为“鸡鸭店”,墙上还有铁制的札幌。

三人里面,找到一处位置坐下。

韩少功是这次的“冤大头”,所以最先开始时他先来点菜:

“两只烤鸭、芥末鸭掌、烩鸭四宝、火燎鸭心、盐水鸭肝。”

他点的都是比较出名的鸭货招牌菜,然后递给了阿诚。

“阿诚你看看需要啥?”

阿诚思考了一会儿,要了一个:

“宫保鸡丁。”

接着给了李有思,李有思看鸭子太多了,于是点了海鲜和素菜:“一个葱烧海参,一个凉拌黄瓜。”

后来李拓又要了一个:“干炸丸子~”

烤鸭就是十元,两只是二十,剩下的海参也要五块多,其他的鸭杂来回也有十几块哎。这么一看,这一次韩少功两人是真的大出血。

不过韩少功想来自己马上又要出单行本,至少也有几百上千的收入,似乎不痛不痒了:

“你们还有什么需要的吗?我看这个里脊好像不错?”

“不用了。”李拓笑着说道。

很快他们点好的菜慢慢上齐了。

鸭子丰盈饱满、颜色鲜丽、皮脆肉嫩,虽然平时的李有思装起来的时候人五人六的,但是他和阿诚一样还是第一次来全聚德吃饭!

四个人互相对视一眼,跟刚刚逃难来的难民一样,疯狂吞噬这些菜品,李有思一口鸭皮一口饭,最后还塞进去一个肉丸!

全聚德的鸭架上面有很多做法,可以煲汤做菜,也可以自己带走。

他们吃完饭,把这鸭架也带走了,两人一人打包一只。

最后,阿诚和韩少功去结账,这顿饭花费36.8元,这年代有钱一点的工人工资大概是六十块。不过奖金有一百元,两人都不算是大出血。

“少功,你什么时候回湖南?”

“明天就启程了。”

“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时候能见了。”李拓说道:“下次去湖南的话,记得好好招待大家!”

“一定,湖南风景很好的,《边城》就是写得湖南,有时间大家可以过来采风!!”

——

北平西城区南菜园街 12号,红楼梦大观园就是在这里建的。

这个大观园是在84年剧组开始全国选角的时候,就开始兴建的,后面边建边拍,边拍边建。

最后剧组给自己拍没钱了,这个给大观园也没有建好,86年的时候,接受一个农民企业家的几十万元的援助之后,才彻底完善,后世成为了旅游景点还有几人的丑的要死的蜡像。

现在的几人就在大观园拍戏。

今年开拍的是黛玉进贾府以及后续宝钗进贾府的一系列的剧情。

“你怎么穿的闪闪的?”

在化妆完毕,陈小旭这才注意到,张丽换上了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看起来端庄大气十足。

“哪有你好看~”

“你好看……”

两人说罢就伸手打闹,张丽就用手去挠陈小旭的胳肢窝,两人一同在院子里面跑起来。

玩累了。

正巧,八卦中心的欧阳奋强连忙从门外跑了进来,以前在郊区山野拍戏的时候,消息都是很缓慢的,今年前面一段时间就在二环。

文坛上面炒的热热闹闹的事情,他们几乎都能够察觉。

“哎……报纸你们看了吗?”

张丽和陈小旭不约而同回头:“什么事情?”

“就是李同志获奖了啊?”

欧阳奋强把《人民日报》和《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