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编辑部。
新人小李拆着信封。一旁的崔道义桌上的纸张写着各种书名:《棋王》正一;《落叶归根》:正正正……
“投的《落叶归根》。”
“这个是投的《落叶归根》。”
“还是它!”
最后小李不喊名字了:“还是……还是……这一封是《棋王》…”
二月份在文坛来说,有一件挺大的事情的,就是关于前两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的评选和投票。
毕竟八十年代文坛刚刚恢复,国内顶级的奖就这么两三个,矛盾文学、全国优秀中短篇、过几年还有一个鲁迅文学奖。
当然这些都是含金量比较高的,各种青年、新人奖对于这个阶段的他们来说没什么含金量了。李有思去年发了两部小说,两个童话!
童话不在列,《我的团长我的团》三十万字大长篇,也不在列。
只有《落叶归根》在列。
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都是作协牵头,然后国内八大顶尖杂志社《收获》《人民文学》《当代》《文艺报》……一起合作评选出来。
第一阶段是读者来信推选,由《人民文学》编辑部统计票数和入围名单。
第二阶段是作协评委小范围讨论评选名单,评委有王蒙、刘心武、刘白羽、巴金、沙丁一一不是著名作家,就是知名评论家,要么就是文坛老资历。
两个阶段各自占了百分之五十。
《落叶归根》这篇小说的开创了“寻根文学”的思潮,能够获得这么多票都是正常的。
“内定了!这小说我看都不用统计了。”崔道义感叹了一声。
王蒙笑着说道:“形式还是要走的,要是评委会不喜欢,就差你们这一票呢!”
“主编,你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本事你过来陪着我们收拾。”
“咳咳,二月刊马上要发行了,我去看看进度。”王蒙找了一个理由离开了。
下午,李拓和汪曾褀手捧着一封信走进了屋子。
“现在投票还来得及吗?”
“?你们两凑什么热闹?还有老汪,今年邀请你加入评委会没去?”崔道义吐槽了一句。
“不想去,我写小说的,不搞文学评论。”
周明问道:“你们投的都是《落叶归根》?”
李拓摇摇头:“汪老给的《落叶归根》,我知道人是板上钉钉的,给我朋友阿诚投票。”
两人纷纷上票。
初七的时候,投票就截止了。
其中获奖名单包括去年大热的寻根文学和改革文学作品……其中读者来信一共是二十五万份!编辑部发放的评选意见表二十万份……
崔道义说道:“《落叶归根》一共是130317票…《棋王》一共是8399票…《山中,那十九座坟茔》3004名单上面,李有思的《落叶归根》在票数上面一路碾压其他的作品,毕竟能让人记住的只有第一名,去年无论是读者还是评论家记得最清楚的还是《落叶归根》。
魔都,一处小院。
李小琳专心致志修改《追风筝的人》,原本以为靠着父亲能讨要李有思的一篇短篇小说也不错了。没想到人家给自己寄过来一份二十多万的长篇小说。
《追风筝的人》对于人性的刻画十分的优秀,几乎近神,看来李有思对于人物的雕琢越来越精了。其中富含的哲理以及对于战争的反思,也十分的深刻。
李小琳从一月接到稿子之后,就一直在推敲。
下午,李小琳起身看了一眼在慢吞吞收拾东西的巴金:
“明天就动身了?”
“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的颁奖仪式,我都要去致辞。”巴金点点头。
他是作协主席,自从矛盾先生在81年离世之后,主席的担子就落在了巴金身上了。
“明天我陪你吧。”
巴金说道:“算了,有作协的人陪我,你专心致志把小说发表了吧。”
巴金回头看了一眼李小琳。
“《追风筝的人》啊!这篇小说比起来《落叶归根》的人物要更深刻一些。”
“爸,您觉得比《落叶归根》还要好。”李小琳问道。
“不一样啊!《落叶归根》聚焦的更多是传统文化,《追风筝的人》写得是人性和战争,从某一方面来说,李有思的笔力是肉眼可见的精湛了的。”
李小琳没有跟着巴金去北平,她留在了杂志社忙乎作品发表的事情。
二月二十号。
作协评委会。
这里一共坐了十多位老人家,最小的也都五十了。
刘白羽作为总政的部长,看着手下的员工成绩如此优秀也跟着高兴:
“现在,我们开始评选一等奖吧?各位有什么意见?”
“今年不评选一二等了,同等荣誉吧。”丁玲回了句。
优秀中篇小说本来就是为了鼓舞作家的,搞一二等就异化了。所以除去第一届中篇小说奖,后续都没再评选一二三等了。
“那至少选个首席吧?不然后面谁来致辞?”刘心武问道。
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从刘心武第一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