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六艺无茶艺(1 / 3)

自那句话后,一直到荀氏府上,袁珩都没再见过袁绍。

把她送到颍阴县门口后,袁绍连夜赶车离开了。

就连拜访、拜师一干事务,也是袁绍紧急寻来长兄袁基代为办理。

去岁末袁逢病故,身为袁逢嫡长子,袁基继承了父亲的侯爵之位;如今他正本分地守着孝呢,就被袁绍叫来应酬,自然心生不满。

汝南袁氏是有一些颜值牛逼症在身上的,这并不是袁珩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伯父,却是她第一次见到含怒的伯父,就连生起气来也殊丽清绝。

“……扰我孝期也就罢了,竟还提起我无妻无子的事情,想将未央过继于我!”

袁珩:“……?”

她差点笑出声,实在没想到袁绍这么在意那句话。

但有反应总比没反应好——袁绍反应这么过激,都恨不得把自己过继出去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的荒谬打算果真与三年前的月旦评有关,而在他眼里,自己是有这个潜力的。

虽然过继女儿这种事在时下看来略显多余、没必要,但袁珩觉得自己一个能顶袁绍三个儿子,还能压着打,过继出去实在很不划算。

这不是对自己的过分自信,而是对败家子的客观评价。

这边袁基也问了:“未央,你阿父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们如今住在荀氏府上,陈越秋为避嫌故住在娘家,隔墙有耳,袁珩不好说实话。

只能毫无愧疚心理地甩锅,一副委屈得不行的模样:“那日杨氏一位夫人拜访陈夫人,未央无意间说起阿父因自怜身世而落泪,话传出去却变了样……”

袁基:“……”

哦,原来本初“在家时有扮作女子的癖好,还哭得娇憨动人”这件事,当真是从你这里传出去的啊?

他本来还不信呢。

袁基虽与袁珩相处不多,但也时常听袁绍超绝不经意炫耀这孩子的奇异之处。

到底是袁氏承嗣,比袁绍更通人性:“若仅此而已,本初最多是将你送离京师。”

言下之意:你还藏着事儿呢!

袁珩差点没绷住,而后痛心疾首反思了一下自己——这可是袁氏嫡长子,是安国亭侯,是在灵帝、宦官、外戚眼皮子底下做官的人,怎能把他当成常年游离在权力中心外的袁绍,意图糊弄!

袁珩只能隐晦地暗示:“阿父对未央的婚事安排,有极为不妥之处。”

她也没傻到把“留侯”那句话说出来。

笑死,要是袁绍真不想要她这个女儿了,那她也得给自己留条后爹(划掉)路才行啊!

袁基略略一想——拜师荀氏、袁珩的教养模式、袁珩的年龄……

他目光一凛,暗道一声袁绍糊涂!

袁珩适时进谗言:“子不言父过,未央虽心有戚戚,却也不该如此对伯父议论父亲!珩这便自领家法、面壁静思!”

她说着,就一脸愧疚地从衣箱中掏出一柄玉尺,双手呈于袁基,一看就非常娴熟。

袁基:“……”

袁基:“…………”

他真的很想问,袁绍你到底是怎么教孩子的?

袁珩见袁基不语,瞬间“忐忑”起来,要哭不哭:“伯父,未央不是故意的……”

袁基深深地看了眼袁珩。

到底是接了她的戏:“好孩子,你没有错。”

是袁本初。

是他的错。

是他把你教成了这样。

君子六艺又没有茶艺,袁珩才八岁,这一套还能是她天生就会的?

袁基心里有些猜测,恐怕袁珩对婚事不仅仅是持反对态度,应是还说了些什么话……但事已至此,继续深究没有意义,来都来了,着眼于明日拜师才是正经。

荀攸如今的名声其实并不显,真正声名远扬的是颍川荀氏。

确认袁珩睡下后,袁基调整了一下表情,往中庭步去,来了出“慈明亦未寝”。

荀爽也是时下出众的名士,与他的七个兄弟被称为“荀氏八龙”,为躲避党锢之祸隐遁,而今恰好回乡,与袁氏不期而遇。

荀氏子弟众多,与袁基有交集的少,荀爽便是其一;但任你四世三公,任你袁氏承嗣,任你安国亭侯,扰人清梦也实属作恶多端,身份再牛、长得再好也不行。

袁基也没有你来我往试探一番,开门见山:“昔日许子将评说慈明兄,赞君外朗如玉,世人莫不敬仰慈明兄德才;基却深羡慈明兄手足情深,兄弟无一不出众。”

许子将,许劭——此人汝南人士,评论时下人物很有一手,创立的“月旦评”更是被不少人视为扬名途径,历史上曹操还硬逼着他评价自己来着。

袁珩对此也有评价:这是东汉版终南捷径。

荀爽闻言怒火都平了不少——哦哦哦,夸我啊,那可以短暂原谅一下。

荀爽心下暗爽,但也没忽略袁基话里有话,本不欲掺和到他们袁氏的家务中去,却想起袁绍之女要拜师于公达。

以及今日听说的,二兄荀绲想为荀彧娶袁氏女为妇、袁本初态度暧昧不清。

荀爽自认明白了袁基的意思,回以暗示:“公业须知,再如何手足情深,实在也难免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