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季知晓哭好了,她有点难为情地擦掉眼泪。
“季临,赶紧把晓晓背上的背篓卸下来,多重啊。”冯锦华也跟着眼眶发热,她偷偷擦掉眼角的泪水,吸了吸鼻子,这才将刚刚季知晓丢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
“这,这些是……”
屋里灯光昏暗,冯锦华便没有注意到季知晓刚刚拿着的是什么,这会儿捡起来才看清,竟然是棉花被。
要知道,这里的温度,从十月开始,就进入冬季,真是能把人的骨头都冻的发痛。
尤其是他们没有过冬的棉衣跟被子,一整个漫长的冬季,望不到头的黑夜,总感觉,下一刻就要被冻死了。
去年冬天,他们几个人是窝在一张床上,身上穿着所有的衣物,再盖着不厚的被子,硬生生熬过来的。
眼看着新一个冬季就要来临,他们早已经开始担忧。
该储存的粮食还没有储存,该准备的厚衣服厚被子也还没准备,婆婆又身体不好,冯锦华担心这个冬天,婆婆能不能熬过去。
而现在,晓晓竟然带来了厚厚的棉花被。
这无异于是生的希望。
冯锦华看到这些厚厚的柔软的棉花被,紧紧地拿在手里,那柔软的温暖的触感,让她心生暖意,“晓晓,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带来的吗?”
季知晓点点头。
众人也都看到了季知晓带来的棉花被,他们不知道那么多的东西季知晓是怎么拿来的,但可想而知,一定不容易。
季临帮着季知晓卸下背篓,发现这背篓很沉,他不禁心疼起妹妹,“怎么背那么多东西,多沉啊。”
“还有这个。”季知晓捡起刚刚因为情绪激动而丢下的打包过来的饭菜,好在包装袋都没散,她将菜放在屋里唯一一张小木桌上面,“不知道你们这边吃的怎么样,在镇上打包来的。”
“爸爸哥哥喜欢吃红烧肉,妈妈跟嫂子觉得红烧肉肥腻,喜欢吃红烧排骨,对了,我还打包了十个肉包,你们当早饭吃。”
季母跟冯锦华苦笑,她们早就不觉得红烧肉肥腻了,这里饥不果腹,一点荤腥都没有,哪里还会嫌红烧肉肥腻?
“对了,哥哥,外面还有东西。”季知晓说着,开了门,偷偷摸摸往着外面看了看,又鬼鬼祟祟地走了出去。
季临也跟着走出去。
然后,他看到了堆成小山一样的东西。
季临搬了三趟才搬完。
季知晓开始分东西,棉衣,线衫,棉毛衫,棉毛裤,棉鞋,手套,棉花被,甚至连袜子都准备了。
“这边的天冷的早,这些应该能帮你们扛过这个冬天。”季知晓又拆出一大块一大块的咸肉跟腊肉,这些咸肉跟腊肉都用油纸包着,,是季知晓在农场小屋里进行腌制跟烘烤的。
而在农场小屋出品的咸肉跟腊肉味道会更好,这是什么原理,季知晓并不知道,不过,绝对是个意外之喜。
“这些是咸肉跟腊肉,新鲜的肉不好放,容易坏,所以我都把它腌制了,这些肉应该也能吃很长一段时间。”季知晓一一将东西拿出来。
“还有这些。”季知晓拿出从老中医那里配来的中药,说道:“这些中药上面我都标注了,有些是治风寒的,有些是退烧的,还有这个……”
季知晓拿出其中一部分,跟季母说道:“妈妈,这些是专门给您的,您身体不好,这些中药是益气固本的,里面是一些补身体的药材。”
“我还带了一些红糖,对了,你们这里可以养鸡吗?”季知晓突然问道。
“每户最多可以养两只鸡。”季父回道。
季知晓便弯着腰在背篓里面拿出了两只小鸡仔,两只小鸡仔叽叽喳喳地叫着,众人这才发现,背篓里竟然还藏着鸡,刚刚竟然一点声音都没听到。
“这是会下蛋的鸡,你们养着,每天都能有两个蛋,补补身体。”季知晓转了一圈,这才开始注意父母兄嫂看她的眼神。
“怎么了?”季知晓问道。
几人看到狭小的屋里放的满满的季知晓带来的东西,大的有被子,小的有袜子,吃的有米有面,有肉有蛋,这简直是把整个家都搬来了啊。
“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事情。”季知晓又从口袋里拿出叠好的纸,递给冯锦华,“嫂子,这是秋宝写给你们的信。”
“秋宝?你见过秋宝了?他怎么样?好不好?”冯锦华虽然将儿子托付给了妹妹,但还是害怕孩子突然离开她身边,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会不适应,也担心妹妹会不会因此为难。
毕竟现在粮食紧张,突然多一张嘴吃饭,婆家人不高兴也很正常,尽管托人将孩子带过去的时候,还让人带了一些钱过去,但心里到底是没底的。
毕竟,她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把孩子接回来,甚至这辈子还能不能把孩子接回来都未可知。
那点微薄的钱很快会花完,等钱花完了以后,重担跟压力就到妹妹肩上了。
季知晓安抚地说道:“嫂子,你别急,秋宝很好。”
“好好好,我不急,晓晓,你跟我说说,秋宝有没有长高,他现在怎么样了?还有小曼,当时只让人急匆匆地将孩子送去,也不知道她有没有被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