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
“王爷料事如神,王妃这是喜脉。”
太医收了手。
“脉象很好,卑职写一剂安胎的方子,可服可不服。”
“多谢太医。”
太医摆了摆手:“这实在是喜事一桩,卑职能跟着沾沾喜气就很好了。
王爷何必称谢。”
贾环连忙派人拿来纸笔。
太医写下。
跟着贾环叫人备下礼物、红包,一并送给了太医。
太医捻着胡须,含笑拱手退下。
贾环跟着送出。
太医前脚刚迈过门槛,后院里那压不住的喜气便如同春日里解冻的冰河,轰然漫溢开来。
“天爷!”王熙凤最先反应过来,拍着手,那张伶俐的嘴差点咧到耳根,“哎哟哟,我说今儿早起怎么听见喜鹊在枝头闹呢。
菩萨保佑,我们日盼夜也盼的大喜事,这可算盼来了。”
她几步上前,轻轻揽住林黛玉的肩,声音拔高了三分:“我的好妹妹,真是天大的福气。
咱们王府啊,这回可要添个小王爷了。”
林黛玉倚在王熙凤臂弯里,双颊染上了两片红晕,眼底氤氲着一层朦胧水汽。
她被这巨大的、骤然降临的喜讯冲击得有些发懵,只觉心口怦怦直跳。
一股暖流直冲四肢百骸,却又夹杂着难以置信的微颤。
她下意识地抚上平坦依旧的小腹,指尖冰凉,动作极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目光投向贾环,带着探寻,更带着一种近乎依赖的求证。
“真……真有了?”她的声音细若蚊纳,带着不确定的欣喜。
贾环刚走进来,面上虽极力维持着波澜不惊的常态,但眼底早已掀起了滔天巨浪。
欣喜、骄傲、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交织冲撞,最终只化作一缕浓得化不开的温存,凝在林黛玉身上。王熙凤笑着起身。
贾环坐到床前。
他伸出手,轻轻覆在她置于小腹的手背上,那手背此刻竞比她的指尖还要凉。
贾环握紧了些,沉稳的声音带着安抚:“嗯,错不了。太医说了,脉象极好。”
他抬眸,目光扫过屋内众人,声音平静,此时听起来却十分可靠:
“此事暂不外传,府内知道即可。
一应饮食起居调理,宝姐姐、琴妹妹、凤姐姐、可卿,”他看向王熙凤和一旁温婉含笑的秦可卿,“你们多费心,按太医方子,严加照看。
所需之物,直接从府库取用,不拘什么。
这几个月我都在家的,有事商量拿不定的来问我。”
“夫君放心。”秦可卿笑着应下,眼中满是诚挚的欢喜与郑重。
王熙凤立刻敛了夸张的笑,眼中精光闪动,正色道:“王爷放心吧。
绝不让妹妹有半点闪失!”
薛宝钗站在两步开外的光影交界处,面上是毫不逊色的明媚笑容,声音清润如珠玉落盘:
“恭喜妹妹,这实是妹妹和夫君的大福气。”
她上前一步,眼神温顺地落在林黛玉脸上,姿态柔婉,叫人挑不出半分错处。
只有那藏在广袖中的手,指甲悄然陷入掌心,烙下几弯浅浅的月牙。
她目光飞快地掠过贾环那饱含关切的、望着林黛玉的眼神。
一丝微不可查的涩意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她心中荡开涟漪后迅速沉没。
薛宝琴到底年纪小些,笑着蹦跳过来,坐在床的一侧,抚着被子,脸上一派天真欢喜:
“太好了太好了,
林姐姐肚子里有小王爷啦。
我要当小妈了,往后我来陪姐姐解闷儿。”
李纨也上前道喜,她面上的笑容带着母性的柔和与深深的感慨:
“恭喜王爷,恭喜王妃。”
迎春、惜春、元春等人亦是纷纷围拢过来,面上俱是真心实意的欢喜。
一时间,小小的屋内仿佛被春风彻底吹透,莺声燕语,暖意融融。
林黛玉被这浓浓的温情包裹着,先前那点失措慌乱早已消弭无形,只余下满心的安稳与甜蜜。她微微侧头,依在贾环肩畔,只觉得窗外深秋的萧瑟寒气半点也透不进这方寸暖房。
众人见状,纷纷离开屋内,将独处的空间留给二人。
贾环察觉到林黛玉的依赖,眼底笑意更深,索性展臂,不动声色的将她更揽紧了些,给她一个安心的倚靠。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不多时便飞遍了王府的每个角落。
前院的小厮仆役们得了阿桂的吩咐,虽然不敢大声喧哗,但行走间脚步都轻快了几分,彼此交换着心照不宣的喜悦眼神。
平儿、袭人、晴雯几个得脸的丫鬟得了信,俱是欢喜异常。
袭人一面催促着小厨房赶紧另备些温补清淡的粥菜送来,一面亲自去开库房,找那最最松软厚实的锦缎棉絮,预备着给王妃重新铺陈寝具。
晴雯性子跳脱,直嚷着说要给小王子织衣服。
外面一片忙碌热闹。
屋内,确实很安静,贾环握着林黛玉的手,指腹轻轻摩挲着她微凉的指节。
“辛苦了,玉儿。”
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