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章 :行军大总管(3 / 4)

这一万士卒中,有的家中还有老弱的父母,还有刚分娩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二女,有瞎眼,跛脚的,断手断脚的老卒。

当他们看到募兵告示上写的苏文这个名字时,他们便义无反顾的放下一切,抛妻弃子,辞别高堂,取出生锈的战刀出现在这校场上。

不为别的

只是因为募兵的是苏文

换了另外一个人,哪怕是皇帝亲临,沉鱼州的百姓都不会理会。

什么叫威望

这就叫威望

什么叫人心

这就叫人心

“尔等可知此番随我何为?”

苏文的目光掠过每一张面孔,似乎想要将其记下来。

“平叛。”

所有甲士齐齐大吼。

“没错。”

苏文道:“我要带着你们去平叛。”

“你们之中,有人会死,有人会残,我不知道你们谁会死去,谁能活下来。”

他的声音很低沉,所有人的目光齐齐落在苏文的身上。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但我能保证,立功者赏,谁要是战死,残废,你们的父母妻儿本相来养。”

“愿为相爷赴死。”

熟悉的话语在耳旁响起,马背上,照晚霜神情有些恍惚,她以为自己回到了那座海岛上。

揉了揉眼睛,确认还在校场,看着那气势如虹,如虎狼般的一万披甲卒。

太像了

她有种预感,假以时日,这支万人卒,恐怕要震惊整个大周乃至于整个天下。

“老皇帝最大的错误就是让他自己募兵。”

照晚霜轻声喃呢。

寅时埋锅造饭,卯时拔营,苏文领着自己招募的一万士卒从沉鱼州出发。

身为行军总管,理论上可以调动整个元沧道的所有兵马,但各府的兵力都有限,倘若都由自己带走,固然可以聚拢三万人,但各地也都会极为空虚。

若是被宁阳府的反贼得到消息,到时候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果难料。

尤其是沉鱼州,这里是苏文的老巢,因此他连沉鱼州的一兵一卒都没有带走。

显然

苏文还是高看了这群反贼。

三日之后,他亲率大军踏入宁阳府,便得到消息,这伙反贼已经龟缩到宁阳城中,准备依托城池据守。

宁阳府的反贼虽然声势浩大,但也仅仅只是声势罢了,真正实力并不强,远不如雁南道李登部兵强马壮。

这时候,面对朝廷官兵围剿最好的办法就是四处游走作战,而不是据城而守,躲在乌龟壳中,做着不切实际的梦想。

城池再坚,城墙再高,也有弹尽粮绝的时候,倘若被围上三五个月,等城中粮草耗尽,都不用攻城,里面的反贼自然就会内讧。

奈何苏文并没有那么充裕的时间陪他们玩耍,在确认消息无误之后,率先用一万人将宁阳城围住。

然后立马派出精骑拿着自己的虎符前往邻近的隋阳府,安乐府,清河府调兵。

数日之后,三府府兵到达,将宁阳城围的水泄不通。

接下来的平叛就简单的多。

攻城

昼夜不停的轮番攻城,投石车,云梯,攻城车统统上场,一刻都不让这伙反贼歇息。

待到他们人困马乏之际,由老山头和郭啸带着数百精锐的武道高手登上城墙。

轻而易举的就打开宁阳城的大门。

匪首斩首示众,老弱病残遣散回家,反贼中的精壮则挑选出来,编入飞渔军中。

从发兵到平叛,中间间隔不超过半个月,堪称神速。

二月中旬

玉京城的传旨钦差在禁军的护送下,达到宁阳城。

钦差是苏文的老熟人,内监司太监姚公公。

“相爷,陛下旨意,让您即日起程,带兵回京。”

姚公公见到他的第一时间,便将圣旨拿出来宣读。

“怎么这么急?”

苏文眉头皱起,接过圣旨看过之后,确认无误,上面的确是这么写的。

“能不急吗?”

姚公公苦笑:“都火烧眉毛了。”

“陛下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自打发了这卷圣旨之后,就再没出过长生殿。”

“眼下朝堂都已经乱成一锅粥。”

姚太监压低了声音:“咱家得到的消息,宫内有人暗中联系上了道门的人。”

宫内的人

自然是那几位皇子

“陛下就指望相爷早日班师回朝,好压压那些个勋贵世家的气焰,否则他们都快无法无天了。”

连最看重的兵权都愿意交给苏文,甚至还让他带兵去京城。

不难看出

长生宫那位老人已经被逼到了绝境。

追根究底,都是苏文献上的那枚金身舍利惹的祸。

让本该死的人到现在还没死

那位陛下已然众叛亲离,就连大周的国教道门都与其分道扬镳。

更别提早就盼着老人死的那几位皇子和勋贵世家。

放眼天下

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苏文这位一手扶持起来的权相。

一荣俱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