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山越这个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住在山里的少数民族,然而实际上从现有的资料的来看并非如此。
历史资料将山越定义为集团性的山贼武装势力,由无数不服王法的汉民组成。由于民风彪悍,战力不俗,历史上孙策讨伐山越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吸收进来扩军。
而此刻王恒在击败孙策势力,获得江东世家的支持后,也走上了孙策的老路,打算平定盘踞在自己地盘不稳定的山越势力。
当然,所谓的历史记载不过都是世家皇朝的官话,实际上如何理解还要换个角度来看待。
说是不服王法,不就是不愿向世家地主交税,不愿被上层压迫吗。武装势力什么的,不就是官军区镇压时,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吗。说白了应该就是一群不愿被压迫而远离官方统治的平民罢了。
当然,这只是我在查了些资料后的个人观点,真实如何还得询问当地人的看法。
“也就是说,小友此来是想了解山越之民是吗?”荀彧在听到我的来意后想了一下,问道:“小友你所认为的大汉疆域为何?”
“额,什么意思啊?”我度角问号歪头,好端端地怎么突然答非所问了。
原来,荀彧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下来,终于发现自己和这帮仙人对天下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先理清这些不同的出入点,双方的思路就永远对不上,如鸡同鸭讲。
我拿出了一副东汉天朝地图,指着用红线圈下的汉朝历史版块的十三州地盘,说:“大概就是这么大吧,这里圈起来的范围都是汉朝疆域。”
荀彧和陈宫两人看着地图思考了下,陈宫有些皱眉,荀彧又问道:“那小友认为,什么是大汉,大汉是谁的?”
这超越常规又似曾相识的问题让我愣了几秒,若是换作王中明的话,大概会条件反射地无脑说出百姓就是大汉,大汉王朝就是天下百姓的这站不住脚的回答吧。
不过老实说,如果是穿到三国前的我面对这个问题恐怕也是会跟他一样的回答。
然而,在这些日子我所接触的,百姓不过是同牛羊无异,为贵族带来经济利益的牲畜罢了。有条律法,平民若是敢私杀耕牛,即判死刑,杀头之罪。由此可看出。
“以刘氏为首的贵族群组成的一个利益集团就是大汉,而“汉”就是对这个利益共同体的简称,这里面,刘氏的皇家占最大头。”我这样回答道,这样想来,所谓拥护“大汉”,就是拥护这个利益共同体的贵族群罢了。
“没错,其实我们荀家以前也在这个利益共同体里面。”荀彧点头道。
“以前?”我注意到了这个关键词。
“呵呵呵,现在已经从刘家转移,与曹家绑在一起了。”荀彧无奈苦笑。
转移阵地,向简称为“魏”的这个利益群体靠拢了。
“那问题就来了,‘汉’这个利益群体,实际分布在哪些区域呢?”陈宫问道。
我想起了若先生曾指出过的中原世家和另一个画风的江东世家,如果那种说法成立的话,‘汉’真正掌控的地盘,就是至少有皇室驻扎的地方。
那么荆州有刘表、益州有刘璋、豫州有刘宠、幽州有刘虞、青州有刘岱、幽州有刘焉、扬州有刘繇,各个重要的地盘刘氏都派了自己的亲戚去驻守,但毕竟远亲有别,扬州刺史的刘繇压根不被人买账,袁术在他的地盘里称帝了不说,还被个晚生后辈的孙策给强推了,也是悲催得不行。
荀彧接过地图,用笔在上面点缀。
与我想象中的占据一个州不同,那上面标注的是这些汉室宗亲只能掌控自己所居住的那个城池,那个州郡其它城池并不在皇室掌控中。
“然后这是汉室掌控的地盘。”
这次地盘要多了,但江东和西凉那边,甚至幽州那边都没多少,甚至根本没有。
“江东在春秋战国时期原为吴国,后来被并入楚国封境,楚汉相争受霸王项羽影响颇深,即便数百年下来,对汉室(中原世家)的认同依然浅显。”陈宫见我似懂非懂的样子,出言讲解:“除了明面上归汉室(中原世家)管理外,那里汉室(中原世家)根本插不上手,属于国中国的范畴。一旦汉室(中原世家)衰退,必定掀起兵乱。”
荀彧接口道:“而山越之民,乃是先秦秦王暴政所逃入山中的流民,后楚霸王项羽败亡,江东又有大批死忠士族平民不愿承认汉高祖,而逃入山中隐居。山越之民,实为楚国遗民也。”
难怪那么彪悍,有尚武之风。
我度角感觉不对歪头:“可是,这和前面说的汉室地盘有什么关系呢?额,我懂了,不用解释了。”
刚问完我就清楚意义在何在了,大汉的地盘虽然把这些山地圈在内,但那只是我们现代人一厢情愿地认为,事实上明代徐霞客才算勉强绘制了天朝大致的地图,而汉朝这个时代的地图根本没有划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