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背盟败约(2 / 3)

不得不千里运粮,就不得不分散兵力处处皆守,而大魏却可以集中一点,猛攻突破。

想要夺回关中,确实并非难事。

至于辛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的庙算之策,亦为上策。

当年太祖与袁绍官渡相持,田丰就给袁绍出了同样的计策,但袁绍没有采用,而寄希望于一役,最终大败亏输。

如今大魏就是当年势大的袁绍,刘禅就是当年势弱的太祖,袁绍若能用田丰之策,如何能输?

就在众人沉思之时,辛毗又对着大魏天子道:

“陛下,蜀寇今虽得关中之土,却难得其人口税赋为已所用。

“又因我大魏不须涉秦岭之艰,可举大兵往关中攻之,蜀寇又不得不与我大魏交战,兵员但有死伤,十余年间不能补充。

“而我大魏兵源较于蜀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无竭,我可十败,蜀寇不能一败。

“蜀寇但遵其旧制,敛众拒险,保其岩阻,聚兵困守于汉中巴蜀,我大魏不能奈何。

“可其偏偏痴心妄想,欲以蛇吞象,给了我大魏在关中与之交战,毁伤其根本的机会。

“由是观之,蜀寇据有关中,岂非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曹叡闻言至此,默然不语。

伪汉小国寡民,当年刘备夷陵惨败,所引兵众便死了个七七八八,蜀国元气大伤。

如今诸葛亮与刘禅不知从哪里又拉出来了七八万大军。

但这七八万大军,毫无疑问是蜀国倾全国之力聚之,不可能再变出来更多了。

七八万人马控守汉中巴蜀,打不下。

但三五万人守关中,大魏却是根本不须惧他的。

尤其是蒲坂、潼关、峣关、武关都还在手中的情况。

当年马超、韩遂聚十万之众,甚至据有潼关、峣关,最后不也败于太祖之手?

万一…万一能在关中来一场歼敌数万的大胜,蜀国岂不正如辛毗所言,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可惜华歆、蒋济生不逢时,不闻李世民虎牢关前一战擒双王,以最小成本,最短时间,一举解决王世充、窦建德两名枭雄,毕其功于一役的惊世之战。

否则的话,或能再引经据典,像方才的十胜十败论一般,大谈一番一举歼灭刘禅于关中的美好愿景。

经过群臣的一番开解,曹叡此时也已慢慢从大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有此一败,也不过是天下一统的日子推迟几年罢了。

陈群、钟繇、蒋济、贾逵等三朝元老,大概见不到那日了。

但他这大魏天子年富力强,春秋鼎盛,想来再活个三五十年不成问题,所以他等得起,确实该做长远打算。

看着眼前断流的洛水,复又望向在洛水之畔聚集生事的愚民,曹叡皱眉:

“诸卿应该都听过那『洛水断流』之谶吧?”

贾逵面有忧国之色:“陛下,臣先前在弋阳造陂塘,便听到民间有此谶流传。”

“传到弋阳了?”蒋济神色一凛,“弋阳距此千里之遥,到底是谁在作祟?”

贾逵也只能无奈摇头,又看向天子,道:

“陛下,大司马遣部众在洛水之畔诛杀造谣之人,敢问这是朝廷旨意吗?”

曹叡一凛:“非也,大司马也已经到了?”

言罢他往旁边环顾一周,没看到属于大司马的车驾仪仗。

贾逵遂将刚刚抓到的曹休部将送上前来,那曹休部将见到天子及一众朝臣俱在此处,一时也不敢胡乱说话。

“大司马让你们杀人?”曹叡低声发问。

曹休部将战战兢兢地颔首。

曹叡眉头一皱,默然沉思片刻后,对着那人道:“让他们全部住手。”

贾逵也不说什么,命人将曹休部将放开。

曹叡看向那人:“大司马呢?”

曹休部将小心翼翼:“禀…禀陛下,大司马说,洛水断流,绝对是有逆贼在上游截流所致,所以带人去上游巡视了。”

“截流?”曹叡皱眉一滞,心中又生出些许希冀。

昂首示意那人离开。

曹休部将如蒙大赦,对着天子谢恩称唯,小跑而退。

曹叡又看向贾逵:“贾卿,若并非截流所致,这洛水之谶,可还有办法禁断?”

曹叡身后,钟繇、陈群、蒋济等人尽皆愁眉不展。

贾逵亦是无奈摇头:

“陛下,为今之计,唯有安抚民生,广施恩德,才能使这妖谶风波平息下来了。”

曹叡无奈嚼齿。

洛水陇共几百里长,你能杀得了洛阳城前的人,能杀得了洛水沿岸所有人吗?

除广施恩德,别无他法。

杀戮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越闹越大。

又下令命中军驱逐洛水之畔聚集的百姓,洛水之事暂时告一段落,曹叡将近日心中一直牵挂的另一件事与众卿道出:

“如今蜀寇盘踞关中,则我关东与凉州之间的联系便彻底隔绝。

“诸卿以为,徐公那边当如何是好?”

众臣闻言俱是暗自一叹。

陛下口中的徐公,便是使持节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徐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