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差,行围第三天就已经上不了马。乾隆也不勉强他,就让他跟着皇后和钮伦。只有乾隆一个人从头到尾很精神,白天行围,晚上饮宴,第二天早晨又能精神抖擞继续行围。
他看着没精打采的儿子们,恨铁不成钢。
倒是巴勒珠尔一直都很活跃,他弓马骑射不如达都,乾隆却很喜欢带着他。“看皇上这态度,是选定巴勒珠尔做额驸了。“达都看着远处骑着马跟在皇上身后的巴勒珠尔,叹息一声。
阿喇旺布这两年已经认清现实,选额驸不是科举,读书好是没用的。同样的,达都骑射好也没用。
“也好,能在尚书房接受教育,也是我们的福气。"阿喇旺布道:“我打算明年参加科举。”
达都看向他,“你不回草原了?”
阿喇旺布笑道:“考不中再回吧。"就这样灰溜溜的回草原,他不甘心,像是被淘汰了一样。但如果他通过另外一条路证明自己,就不会有人这么说了。达都也不想回土默特部,土默特部很大一部分人在山西,草场面积不大,很多牧民这些年都开始耕地。但耕地并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经常需要朝廷救济在宫里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见识了京城的繁华。达都一想到要回到贫穷落后的土默特部就难受。
他想了想,自己读书不行,要想留在京城,只能从侍卫做起。他到时候求求皇上,皇上应该不会拒绝他。谁知土默特部的人却很希望达都回来,“今年新任巡抚上奏,调整了我们交税的时间,以后不用过得那么紧巴巴了。还组织我们养羊开梳毛工坊,不擅耕种的人也有了出路。你在京城读了那么多年书,肯定知道怎么管理这些工坊。”达都对此很不屑,“我在尚书房学的都是经世济民的学问。”“工坊本就是经世济民的大好事,贝勒爷,您不知道,咱们生产的毛毯、毛毡比那些西洋货还好,在朝鲜、东营那边很受欢迎。”达都一开始不当回事,但接下来几天,见了几名土默特部的贵族,这些人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在其他蒙古王公面前,也没了从前的自惭形秽。还有很多部落的台吉羡慕他们,土默特部有晋商帮忙,生产出的毛料不愁卖。不像草原上的部落,因为运输成本高,工坊还不愿意买他们的羊毛呢。很多人带了贡品来,都是他们今年新生产的各种毛料。其中有一条羊绒被,保暖又柔软,乾隆很喜欢,还说这么好的东西该卖到南方。
皇上金口玉言,用不了多久,南方的商人就会来找土默特部拿货了。土默特部的台吉们都欢喜非常。
达都有些动摇,或许回土默特部也不错。
在木兰围场停留几日,圣驾继续向北。来到多伦诺尔。当年圣祖在此举行会盟,如今乾隆在此召见漠南和漠北的蒙古王公。还有一些嫁到蒙古的郡主们。
圣祖朝的公主们都去世了,但他们的孩子还在,还有一些皇子家的格格。这些人纷纷到太后跟前请安。太后对蒙古这些女人不熟,从前先帝在时,这些人进宫请安,自己都没资格出席。她路上还有些紧张,跟乾隆念叨了几回。乾隆就说:“您是太后,就是说错话了也没人敢挑您的不是。看得惯多聊几句,看不惯不搭理他们,让皇后去应付。”太后迟疑,“万一她们因此轻视你怎么办?”乾隆冷笑,“如今的蒙古已经不是圣祖朝那时候的蒙古了,这些人指着朝廷吃饭呢,他们轻视朕,朕转头就能让他们没饭吃。”这两年蒙古各部落靠养羊赚得盆满钵满,一旦朝廷不从他们手中买羊毛,凭他们自己想把羊毛卖去海外,犹如痴人说梦。见过养羊的利润,再让他们回到从前放牧的生活,别说贵族不乐意,就是普通牧民也不答应。
圣祖爷那会儿巡幸塞外,是想用八旗精锐震慑蒙古。现在目的是一样的,但震慑蒙古的变成了火器和利益。
甚至有些蒙古王公开始担心,有了蒸汽机车,日后朝廷作战,需要的骑兵越来越少,对马匹的需求减少。蒙古想靠着提供战马跟朝廷换取利益,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前的互相牵制,现在变成了蒙古单方面依赖朝廷。别说皇上骑射娴熟,就是皇上拉不开弓。他们这会儿也不敢有丝毫轻视之忌。
蒙古的女人们面对太后和皇后也十分恭敬,可惜皇上目前只有一位公主,且似乎已经有了额驸。
这些人听说和亲王还有个女儿,也到了议亲的年纪,就和太后、皇后打听。南不封王、北不断亲。虽然朝廷现在变得强大了,但这是祖宗规矩。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