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2 / 3)

机,河西走廊可以用风力带动织机,其实很适合办纺织工坊。纺织工坊主要招收女工,不限民族。而壮劳力则都去开垦农田,大量种植土豆、番薯。农具和种子由朝廷提供。没有耕地的地方,则鼓励养羊,官府也有补贴。在尹继善看来,这是在为之后开办制造局准备原料。额尔登额的阿玛永常去年被调到陕西安西做提督,永常读书不多,处理地方政务难免生疏,又遇上陕甘两省这么大的改革,永常手忙脚乱。尹继善在密折里委婉地抱怨了几次,乾隆本人很喜欢永常,希望多给他一些机会,叮嘱陕西的其他官员多给永常讲解当地政务。额尔登额收到阿玛寄回的家信,其中颇多为难。他就和小伙伴们说起这件事,“阿玛人虽勤奋忠诚,但能力有限,恐怕无法胜任现在的职务。”

永常这两年虽在儿女的督促下认识了一些汉字,但读书太少使得他对各地民情理解起来很困难,偏偏陕西甘肃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风俗与别处不同。永常在直隶积攒的那点经验根本不够,光是负责当地回民屯田一事,就让他头疼不已。

这件事永璜、永琏都不好直接插手,永琏就去找阿里衮和舒赫德,让他俩想想办法。

这俩人和永常关系都挺不错的,知道永常这人挺好,对皇上一片忠心,就是能力不行。

“早点让永常回京,就是在救他,若他真闹出什么乱子,那时候再想捞他就晚了,皇上也不好维护他。”

舒赫德和阿里衮商量,必须尽快让永常回京。阿里衮还有点犹豫,毕竞永常的官途看起来是步步高升,从侍卫到提督,下一步就是总督了。

“大不了咱们在信上多提点他。”

“现在川陕等地的面貌一日一变,咱们也未必了解,如何能提点他?"舒赫德道:“永常这人太老实了,见识也少,一是怕他把事情办砸,二也是怕他被人当枪使。尹继善搞得这些动作可是有风险的。”阿里衮皱眉,“那可怎么办?”

舒赫德:“我找人弹劾他。”

阿里衮”

舒赫德比阿里衮年长,学问又好,在阿里衮心里就是可靠的老大哥。他很快被说服了。

舒赫德又提醒他,“皇上若是问起此事,你千万别提两位阿哥爷。”阿里衮忍不住问:“你说二阿哥来找咱们,就真的只是为了帮永常?还是……永常的儿子是大阿哥的伴读,大家默认永常是大阿哥的人,眼看着大阿哥这两年就要入朝当差了,二阿哥把永常能力不行的事儿捅到皇上跟前,这其中真就没点儿私心?

舒赫德轻咳一声,“所以我才让你不要多嘴。"就算有私心又怎样?是额尔登额自己把机会送二阿哥面前的。

接下来两个月,陆续有陕西甘肃的大臣密奏乾隆,指出永常这人诸多缺点,但都是能力上的问题,对他人品还是给予肯定。可在地方上办事,不能只有人品,没能力没脑子,很容易被下面的小吏糊弄。乾隆思量再三,还是把永常调回京城,让他继续掌管銮仪卫。朝中不乏有嘲笑永常的。他一开始也很沮丧,觉得自己让皇上失望了,舒赫德、阿里衮等人都劝他,在京城比在陕西好,熟人多,能互相照应。永常慢慢的也就调整过来了,銮仪卫指挥使虽然没什么前途,但能经常见到皇上,周围还有家人朋友,也挺不错。

永常一直都不知道舒赫德、永琏等人插手了这件事。永璜和额尔登额却是知道的,永璜还交代自家伴读,别把这事儿告诉永常。额尔登额知道其中关系,万一阿玛误会二阿哥就麻烦了。也不敢多嘴。因为永璜偶尔要去翻书房学习,额尔登额也会跟着去。俩人单独相处的时间多了,额尔登额就旁敲侧击地问起永璜日后的打算。永璜没什么打算,只说听汗阿玛安排。

额尔登额就说:“阿哥爷不仅精通满汉蒙文,还会洋文,可以去理藩院。”永璜道:“二弟也这么说。”

额尔登额发现大阿哥这人没什么自己的主意,不是听汗阿玛安排,就是听二阿哥的建议。

眼下大阿哥听皇上和二阿哥的话,是因为他还没接触其他官员,等他遇见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会不会也被他们牵着鼻子走?额尔登额想到这儿就有些发愁,他就和永璜说:“奴才最近听说,早在乾隆元年,皇上就已经定下储君人选了。”

永璜闻言,微微愣了下,然后眼睛倏然亮起来,“你是说二弟早就是内定太子了?”

额尔登额点点头,又忍不住问:“您为什么会如此肯定是二阿哥?”永璜道:“二弟是中宫嫡子,又得汗阿玛喜爱,人也聪明懂事,当然要选他。”

额尔登额:…”

永璜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做太子,所以也没有丝毫失望,“二弟前两年读书不太用功,骑射也普通,我还担心汗阿玛对他不满,好在他设计出了蒸汽机,报纸也办得很成功,这两件功劳一定能弥补他其他方面的缺陷。”“大阿哥,其实您也很优秀。皇上经常夸您,还早早让您到翻书房行走,听说给您选的嫡福晋也是出身名门。"额尔登额觉得大阿哥只能看到二阿哥的优点,完全没想过他自己,有点心疼。

永璜闻言却皱起眉,严肃地看着额尔登额,“汗阿玛当然对我很好,但你可别劝我去和二弟争,你要敢说这混账话,就别当我伴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