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2 / 2)

直隶一带选址,着手开办透明玻璃厂。此事由弘昼负责,这足以证明乾隆对弘昼的信任和偏爱。谁都知道,玻璃厂的利润会有多大。

允礼于是去找弘昼,让他也给弘昌、弘昇安排点差事。弘昼和十三叔一家都很亲近,自然愿意帮弘昌,至于弘昇,那还是要问问皇兄的意思。

乾隆一听就知道十七叔又为侄子们操心了,十七叔这人就是太操心,身子才一直不好。

不过十七叔今年辛苦,他该给十七叔一个面子,于是答应下来。十一月,大清正式开办了第一个玻璃厂,规模不算大,用的全是旗人。倒不是透明玻璃的技术不能让汉人知道,毕竞从广东过来的那些伙计就是汉人,乾隆只是想通过玻璃厂招工适当缓解某切旗人的生存压力。因为旗人不能光明正大的做生意,朝廷眼下又不打仗,很多旗人一家十几口人就等着朝廷发的那点钱过日子,穷得叮当响,只能卖房子卖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他们找点活干是最好的办法。也只有直隶一带的工厂能招大量旗人做工,其他地方还得用民人。江南的三轮车厂雇佣的就全是民人。

如永琏他们所预料的那样,三轮车在江南很受欢迎,那些纺织作坊争相购买。很快供不应求,三轮车厂只能不断招工。但三轮车这种东西不是消耗品,需要的就那些人,销量肯定是渐渐下降的。听说直隶开办了玻璃厂,负责三轮车厂的官员就跟乾隆求透明玻璃的烧制方法。

乾隆觉得这样正好,省的重新选址建厂了,就在三轮车厂的原址上扩大规模。

他还给这个厂子取了个名一一江南制造局。直隶这边的玻璃厂生产出的第一批玻璃窗没有销售,而是给了军机处以及各部院衙门。

皇上如此体恤臣子,朝中自然又是一片称颂声。这下官员们都体会到了有玻璃窗的敞亮屋子,等第二批玻璃窗生产出来时,争相购买,哪怕透明玻璃的价格很高,也没有阻挡官员们购买玻璃窗来彰显家中富贵。

乾隆看着购买玻璃窗的官员名单,再次感叹朝中有钱人是真多啊!可这其中竞不包括张廷玉和鄂尔泰。

按说这俩人品阶都不低,手里不缺钱,难道是故意不买,以表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