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2 / 2)

天都会剩下一些。“宫里做菜常用高汤增味,每日都能剩下一两锅。

有时候还有剩下的鸡汤,鸭汤,永琏觉得可以用来下面,泡馍、泡米饭。傅恒建议面果子一文钱两个,“一般只有小孩子喜欢吃,卖贵了大人舍不得买。汤面可以卖两文一碗。”

今日上的羊肉面里面可是有好几块带骨的羊肉,街上两文钱很难买到这样的羊肉面。

永琏点头,找来纸笔把暂定的价格记下来。“因为每日剩下的菜色多少有点出入,卖给百姓的饭菜也不能固定。“永琏道:“但可以分成三种,烩菜、面果子,汤面或者泡饭。”明瑞、永璜都跟着点头。

钮伦好奇,“那我们每天能卖多少文?”

“刚御膳房说做了大概二十碗烩菜,五十个面果子,二十碗汤面。"永璜道:"让我算算。”

尚书房的仨小孩立刻一起算,明瑞先出答案,“一百二十五文。”“一天一百二十五文,一个月就是三千七百五十文。“傅恒知道仨小孩算的慢,就帮他们算,“一个月不到五两银子。”“好少。“钮伦听了不由皱眉,她平日听额娘算开销时,经常说几百两,几千两,随便做件衣服,都十几两银子。

他们这么多吃的,一个月才能赚不到五两。皇后叹气,“我们本来也不为赚钱,只是不想浪费食物。”永琏点头,“额娘说的对,不能忘记初心。”永琏打算选两处穷人比较多的地方搭棚子。傅恒对外城已经很熟悉了,说了两个位置,这两处都聚集一些做苦力的人。接下来的事儿,就需要十六叔公帮忙了,让他选一批可靠的人负责此事。宫里要在外面搭棚子周济百姓,少不得跟步军统领衙门打声招呼。允禄去找步军统领鄂善时,他正焦头烂额,让人查下面官差和旗人勾结收保护费的事儿。

“也不知万岁爷是如何知道此事的,大过年的,直接问到我脸上来了。“鄂善一想到那日皇上的脸色,就瑟瑟发抖,都说当今皇上宽仁和善,不像先帝那档严厉刻薄。

他以后再也不附和这说法了,当今皇上发起火来,比先帝还吓人!“天子脚下的事儿,万岁爷还能不知道?"允禄道:“依本王看,这件事该严惩。尤其那几个旗人和包衣奴才,朝廷给他们发的钱都哪儿去了?”鄂善叹气,“还能哪儿去了,都赌光了呗。”旗人里有不少沉迷赌博,这事儿允禄也知道,连宗室子弟都偶尔玩几把。但赌博把钱输光了,房子也点了,搬到城外去赚这种不义之财,实在不像话。

“这事儿可不能糊弄,以后宫里派人在外城搭棚子救济百姓,外城有什么动静,皇上知道的更快。"允禄道。

鄂善一听,背上汗毛都竖起来了,以后步军统领这差事可不好当咯。正月十五一过,朝廷各部院开始正常运转,外城的铺子摊贩也陆续开张。“那边摆了个棚子,是哪家贵人要施粥济民吗?”一个跛脚的小乞丐跌跌撞撞的跑进小巷,把这消息告诉同伴们。“昨晚捡得点心还没吃完,我不去了。"昨儿十五,街上有灯会,摆摊的也多,几个乞丐要了不少吃的,等灯会散了,他们还捡了一些落在地上的点心吃食,打算存着这两天吃。

“我去看看,我昨天捡的馒头冻得硬邦邦,若能有一碗粥,正好泡进去吃。”

跛脚乞丐就踉踉跄跄的跑了。

没过一会儿,小乞丐又大呼小叫的回来,“快去快去!是宫里的御膳,有清蒸鸭子、红烧肉,还有做成花的小点心呢!”“怎么可能?宫里的饭摆到这儿来了?“其余人都不信。“是真的,说是宫里剩下的御膳,那味儿香得我都走不动道,心里惦记着你们,才回来报信。"小乞丐说着咽了口口水。剩下几人好奇,慢吞吞爬起来,“去看看,你小子要是敢骗人,以后少跟着我们!”

等几人到了搭棚子的地方,清蒸鸭子和红烧肉都没了,只剩下一些小菜和点心。

但周围还是围了不少乞丐,还有一些普通百姓。这些百姓单纯是对御膳好奇,一看那菜汤底,就知道很有油水。有官差在这维持秩序,“这里的菜只分给乞丐,隔两条街还有一处惠民食堂,卖宫里的御膳,两文钱一碗面,三文钱一碗猪肉烩菜!想尝御厨手艺的可以去那!”

惠民食堂这名字是永琏取的,乾隆觉得不错,“惠民”二字正说到了此举的目的。

“为啥这边的饭菜不要钱,那边的要钱?"有人问。“这边是主子们吃剩下的直接端出来,那边的是用不完的食材现做的。“官差道。

“那肯定是宫里贵人们剩下的好吃啊!给我们百姓做的肯定没什么油水!”一位大婶道。

众人闻言,都觉有理,还有大爷跟旁边的老伴嘀咕:“那咱吃了这菜,岂不是等于和皇上吃过同一碗菜了?”

“可不是么?说不定那盘红烧肉,皇后娘娘也动过筷子呢。"老伴咂咂嘴,可惜红烧肉一抢而空。

官差在这边宣传半天,只有两三人往惠民食堂去,剩下的人非要分这点不要钱的菜汤,连锅碗瓢盆都差点被人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