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1 / 2)

第25章第二十五章

“汗阿玛,汗阿玛,原来我们生活在球面上。”乾隆今日不用批奏折,就叫来郎世宁,跟他切磋画技。反正郎世宁一个洋人,不用过春节。

快戌时,乾隆才画出一幅像样的小鸟。

刚刚回到长春宫,小钮伦就蹦蹦跳跳跑上来道。乾隆皱眉,“谁告诉你的?”

“哥哥们,他们在尚书房学的。"钮伦道。皇后无奈:“俩孩子一回来就兴致勃勃地跟妹妹讲了。还说什么地球每天都在转,才有白天黑夜。”

她之前倒是听说过日心说,当年汤若望和杨光先争论的问题里,就有这一个。

哪件事在朝中闹得很大,勋贵家的子弟都听长辈们说过。但皇后还是头一回听说他们生活在球面上,而且这个球面不仅绕着太阳转,自身还会转动。

这说法太匪夷所思,但仔细一想又很合理。乾隆坐下喝了口热茶“一定又是十六叔教他们的。”这种事陈德华不会感兴趣,更不会告诉孩子们。“汗阿玛,二哥还说,其他国家的时间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大清是白天,西洋可能是晚上。"钮伦道。

乾隆下意识问:“为什么?”

“因为太阳照在大清的时候就照不到西洋呀。"钮伦道。小钮伦听这些就跟听盘古开天地一样,根本没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乾隆想了想,按照洋人的说法,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本身却不转动,就会有一面一直对着太阳,那就没有日出日落了。所以,地球必须自己转动,才会有日出日落。至于不同地方日出日落的时间不同,这点就算不知道日心说,大家也都知道,关外老家天亮的早,乌里雅苏台天亮的晚。西洋和大清的日出时间相差肯定更大。

让十六叔给孩子们上数学课,他讲这些做什么?乾隆对这些西洋的天文科学不是不懂,是压根不感兴趣。日心还是地心有什么要紧,既不影响他做皇帝,也不影响百姓生计。“那俩臭小子呢?"乾隆问皇后。

皇后道:“俩孩子在这儿吃过点心,臣妾就打发他们早点回去休息。”现在天黑的早,路上偶有结冰,皇后怕他们走路冒冒失失的摔跤。而且这大冷天的,还是早些做完功课进被窝躺着舒服。乾隆点头,“冬天是要早睡。"他说完就跟皇后讨论起今天画画的事儿,西洋的画法还挺难。他以后都不想学了。

但乾隆可不愿承认自己学不会,只说西洋画一味追求形似,没有神韵。皇后就附和两句,反正写诗作画不是什么要紧事儿,皇上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吧。

永璜、永琏回到阿哥所,却都睡不着。永璜日常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琢磨今天刚知道的“日心说”,越想越觉得神奇,万一地球哪天不转可怎么办?永琏则在琢磨,可以借着这堂课找汗阿玛要地球仪来看看。他记得康熙朝宫里就有地球仪了,但大概是乾隆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去养心殿从来没见过。

还有康熙朝那些天文仪器,永琏也都想见识见识。明瑞回到家也迫不及待把今日新学的知识分享给叔叔。傅恒同样不觉得新奇,只是叮嘱小侄子,“这些不是什么要紧学问,知道就知道了,不要到处显摆,更不必和你的汉文师父讲。”明瑞不解歪头,“为什么呀?”

傅恒心说大部分读圣贤书长大的文人是听不得这些的,这与儒家经典里所说的天上地下天尊地卑不符。

“因为这套学说和陈师父他们学的不一样,没什么好讨论的。”他想了想,打了个比方,“就像和尚道士在一起争论佛祖厉害还是三清厉害,不会有结果的。”

明瑞想了想,感觉哪里不对,但一时又说不出来,只能先点头答应不和陈师父说。

次日,他把小叔的叮嘱讲给二阿哥。

永琏道:“小舅舅说的不对,这和佛祖三清那事儿不一样。”永璜、额尔登额也好奇地凑过来听。

永琏就跟仨小伙伴解释,“佛祖和三清哪个更厉害很难被证明,至少除了文字证明,找不到其他的证据。但日心心说是可以证明的。”明瑞道:“就像汤若望测日影一样。”

永琏点头。

“那地球自转怎么证明?"永璜问。

永琏记得地球自转是通过傅科摆实验证明的。那个长摆锤弄起来有点复杂,而且需要一定得数学辅助。永琏就道:“这个好像还没办法证明,你们可以想想办法。”证明这个对大清的发展一时半会确实起不到实质性作用,永琏便不着急。其他三个小孩想了一会儿想不到办法也放弃了。乾隆今日继续休息,上午陪太后说了会儿话,又去看了看贵妃。在贵妃宫里用过晚膳,乾隆溜达到尚书房。师父已经走了,额尔登额、明瑞和永璜正自觉的做功课。永琏犯困,趴在桌上睡午觉。

乾隆揪着永琏后脖领,把他弄醒。

“怎么就你一个人犯困。”

永琏还没清醒,懵懵的,软乎乎道:“不知道呀。”乾隆”

永璜忙帮弟弟解围,“汗阿玛,儿子也犯困,只是想趁着天亮把功课写完,回去就不用在灯下写了。”

明瑞、额尔登额其实也是同样的想法,早点写完功课,回到家就直接睡觉。“这样安排也好,灯下写字费眼睛。"乾隆先夸永璜,又看看还在那揉眼睛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