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着能够和最开始的君王一样,让虞朝达到鼎盛,不说万国来朝,也要国富民强。但是这个美好的愿景熄灭在先帝中年,依然没有子嗣,走向疯狂和昏庸之后。
宠爱淑贵妃,纵容外戚,放养权宦,弑杀老臣,让不少朝廷官员都寒了心。之后在征战沙场的安南公被抄家灭族之后,军中在无人愿意为昏君征战沙场了。
此后的边境一直被掠夺不断,百姓能够选择不在北牧州生活的,几乎都搬走了,只剩下搬不了家的穷苦百姓,时不时有生命之危。朝中主和派压倒性的胜利,每年都会给外族提供钱粮,以此保证不会真的让外族侵入国界。
喻茨头一次听到的时候就想到了前一世的某国,格外的窝囊和憋屈。这种情况直到太子殿下奚埕长成。
太子不受陛下喜爱,又被梁王视为眼中钉,在某次敌军进犯,梁王在朝廷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和先皇笑闹,提议太子去边境领兵,以振军心。就是这般荒唐的理由提议,竟然真的让先皇把不到十四岁的太子殿下给扔到了北牧军营。
只不过无人料到,太子天赋出众,首次领兵,就是一场胜仗,先皇安抚般的给了个口头奖励,随意赏了点金银珠宝,此后就真的让太子驻守在北牧边境了虽打胜仗,但作为太子却一直不得归京。
就连民间都知道,太子不得皇上的心,迟早要换成梁王的。再次归京是因为太子在民间的声望极盛,先皇耳闻北牧民间议论,隐隐有知之太子而不知皇帝,新生忌惮,遂召太子入京,并夺其兵权。但因为奚理培养的兵力一直存在,而且因为外族畏惧其威,一直到如今,都很少大举犯边。
没想到,这件事再开始,竞然这般突然。
那士兵没想到奚理已经有了答案,连忙把将军要传递的消息传出:“北方有鞑靼来犯,叶将军带人守城,虽胜,但是对方敌军传言三日后再战,到时候不止今天的三五千兵力,而且收到耳报消息,西北部异动,鞑靼可能借道西夫,从盘羊入境。”
“叶将军需守北牧,但是鞑靼可能分两股主力,两边夹击,叶将军分身乏术,需要其他将军兵力的支援。”
乐阳和柳宜珉站在一边,这个时候,帝后已经顾不得他们二人了。两人站在一边一言未发。
听着传信的人的话,心中不安。
和其他大臣们一样,乐阳即使在宫中,也对边疆战事有所耳闻,更何况赵昭仪赵家也是武将出身,他从小听过的战场上的事情,从来不少。而柳宜珉出身民间,代表的百姓视角,战事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征兵,加税,募粮,上头需要什么东西,前线需要什么东西,都从下面百姓手中收取,出人,出钱,出粮。
大多平民百姓临时被送去前线,那就是一去不回,家里的天就塌了一半。有钱的可以赎身,没钱的出命。
更何况战事还不一定能快速平息。
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十分之大。
但二人对虞朝的情况也很是了解。
因为先皇留下的后遗症,现在朝堂之上就没有几个能够出战的将军,有能力的将军和大军都镇守在各处要塞,连新皇登基都没时间来见上一面。朝中人才匮乏至极。
当初陛下还是自己带着人,摸爬滚打,从军中爬起来,还培养出来一个叶将军镇守北牧。
现在要人,简直难办。
唯一稳妥的办法,就是陛下亲自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