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0 恭喜他们了(2 / 3)

性中有些群体比较特别,堪比鱼的记忆,不管嘴上骂得多凶,要买她还是会买。

“江先生,目前我们在京都的楼盘全面复工,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可以陆续交付。”

恒生集团。

二代目耿知达在旁引领,说起这话的时候,并没有骄傲,反而微微松了口气。

享受自由不一定比坐牢轻松。

坐牢只需要吃饭睡觉,而他却如履薄冰。

“其他地区呢?”

“其他地区的重启工作也在计划有序进行中,眼下30%的工地重新开工,在今年内,尽量达成50%的目标。”

耿知达的回答很诚恳,同时,透露出的信息也相当触目惊心。

听他的话就能感受到,这个窟窿究竟多么巨大。

万亿的烂摊子,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就算江老板有钞能力,也不可能一下子让楼盘拔地而起,基建狂魔照样需要时间。

“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进展,只要业主知道我们在努力,在工作,肯定愿意给我们时间。加快速度没错,但也不能因此忽视了工程的质量。”

“江先生,我明白。”

耿知达立即答道,好像担心回答慢了会引起对方不愉快。

当然。

他不是认为对方心胸狭隘,只是知道对方的心情……可能不太好。

闹得沸沸扬扬的速达事件,他不可避免有所耳闻,恒生和速达背后的金主都是长城,他和牛计礼也算是半个同事。

站在他的角度,速达这次的失误很荒唐,完全不该发生,同时,也不算什么。

曾经沧海难为水啊。

只需要撤掉代言人,发几句道歉声明,就可以挽回用户的心,但他们恒生呢?

重建烂尾楼,只是应尽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并不代表能够赢得社会的原谅。

就算全国所有的项目最后都能保质保量的进行交付,但是在已经被钉上耻辱柱的情况下,以后还会有人愿意购买恒生、或者说敢购买恒生的房子吗?

即使耿知达本人,对此都充满了悲观。

这家红极一时的企业现在就像一个竭尽全力还债的老人,其实已经没有了未来。

不过恒生有没有未来,耿知达没法再在乎,他能够逃过一劫,没有和父兄一样牢底坐穿已经是邀天之幸,哪敢再奢望其他,但是对于江老板而言就不一样了。

他接盘恒生,肯定不止是想给千千万万无辜而可怜的业主一个应得的家,应该是想让恒生继续走下去。

但是恒生的麻烦,的确要比速达大得多。

“那些还没有规划的地皮,你打算怎么处理?”

耿知达一愣。

恒生集团除了烂尾楼外,名下确实还有一部分没有开发的土地。

当然。

恒生的资产之前能抵押了都被抵押了出去,包括还来不及卖的地皮,而江老板接手后,又把这些资产拿了回来。

“江先生全权定夺就是。”

耿知达坚定的回应道,虽然他现在依然是恒生的话事人,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我想拿这些地皮建造新一代住宅,你觉得怎么样?”

江辰轻描淡写,却语出惊人。

耿知达目露惊诧。

“当然,不会是现在。起码得等大部分债还完。”

江辰继续道。

耿知达欲言又止,没有选择装聋作哑,半询问、半提醒的道:“江先生,房地产行情已经过了最大的风口期。而且市场对我们应该失去了信心。把地皮卖出去,或者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开发,或许更加合适。”

“如果购买我们的房子,首付比例能够降到15%,甚至更低呢?你觉得这种情况下,市场会不会再给我们一次机会?”

耿知达再度发怔,片刻后,道:“江先生,首付比例的决定权不在我们手里,是政……”

说到这,耿知达猛然停下,反应过来和他说话的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江先生和政府……”

他试探性问。

江辰没有回应,但耿知达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房地产会得到控制,从曾经疯狂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这一点,他们房地产人早就心知肚明,但房地产不会崩盘,同样也是共识。

房地产对于经济的影响太过深远,在产业完成全面升级前,还得继续发挥历史作用,而为了撑住楼市,政府势必会出台相关的举措。

最可能的,就是降准降息,下调首付比例,开放限购……

“如果首付比例下降得这么厉害,或许能够帮我们赢回市场。”

充满悲观色彩的耿知达忽然又重拾了信心。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实打实的利益更为重要。

为什么路上车越来越多,就是因为首付比例越来越低,车越来越便宜。

当然。

首付下降,不代表房价下降,首付节约的钱都成了贷款,以后都是要还的,但哪会有人考虑这么多。

同样一套房子,一边需要一口气掏60,另一边只需要先掏30万,该怎么选?

答案应该一目了然。

“每多一套房子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