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她细细品味这种不安,小刘递过一杯茗茶,青瓷杯托与玻璃茶几相触时轻响如磬:“我们继续刚刚的话题。”
“赵旭有没有问题,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把握。”
“对于分众传媒的广告业务,我更是一无所知,只有上午看过的几份财务资料。”
刘伊妃拿着沸水烫着路老板的上新桥紫砂,悠悠地对陈芷希道:“不过我也有自己的办法来分辨实情。”
“芷希,你听说你也是中戏表演科班出身的,还记得学校老师教的内容吗?”
陈芷希啜了一口清茶,略有些尴尬:“说实话都忘记光了,这两年已经几乎全部扔掉,一心埋头工作了。”
“北电和中戏教的都是斯坦尼体系,其中有一条叫做‘人物行动链条’的分析,也叫行动分析法。”
“就是演员在揣摩角色、观察人物的时候,要去分析和尝试理解它的核心动机、贯穿动作和适应性反应。”
“就像路宽老是对我讲的一句话,表演的本质是研究人性。”
陈芷希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她怎么好为人师,给自己讲起表演学的知识来了。
刘伊妃切题道:“赵旭的言谈、背景都没什么问题,我今天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吃饭闲聊而已。”
“但是如果从表演学、微表情的角度去看他的动作、反应、眼神,其实还是有些异常的。”
陈芷希听得目瞪口呆,她突然反应过来自己刚刚为什么感觉有些熟悉了。
这种画风和话风,不就是女版路宽?
出众的外表,沉稳的气质,端坐泡茶;
然后开始讲理,因为a,所以b。
最后给你来一句,所以我要c。
?
譬如路老板去年针对华艺的操作:
因为我扛着商业片的大旗,又因为内地蛋糕盘子做大符合我们的整体利益。
所以去干华艺吧!干冯小钢的《夜宴》。
?
她自然不懂这是在下棋、撒网,围点打援,只是看起来很荒唐、离谱,完全没有逻辑。
同理——
因为赵旭没有任何问题,然后你观察了一下这位m3级高管的微表情,你就要虎头铡他?
合适吗?
刘伊妃看着她的表情,不疾不徐道:“我讲几个我观察到的点,芷希你看看有没有道理。”
“赵旭在讲到'大概20%'的税率时,眼睛突然快速眨了几下。”
“我不知道你有看过罗伯特·德尼罗的《出租车司机》,德尼罗扮演的崔维斯有一段用食指快速敲击太阳穴,表现精神焦虑的经典桥段。”
“这种敲击是角色内心混乱的外化,而赵旭的快速眨眼,带着小人之心去推测,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启动的征兆。”
陈芷希听得呆住了,她哪里想到一个微表情和微动作,在她眼里能生出这么多含义。
要讲刘伊妃在欲加之罪,她自己也承认了是“大胆假设”而已。
但仔细琢磨她的分析,陈芷希也不敢就说一点道理都没有。
事实上,表演学和心理学在现代人文科学中愈发被融合性研究,因为它们都是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深度解构。
两者在理论体系、方法论与应用场景上存在多重交叉,能够形成独特的跨学科协同效应。
小刘揣着男朋友的紫砂壶捂手,眯着眼睛回忆当时的场景,继续给陈芷希洗脑:
“其实最明显的就是我说手表是30%税率的时候,赵旭的面色和呼吸节奏有显著变化,还很不自然地咽了口口水。”
陈芷希:?我怎么没看出来?
论表演理论和实践,现在的刘伊妃可以做陈芷希的爸爸。
特别是她自己刚入门时,就在着重改善自己的呼吸和台词缺陷。
“希区柯克有部很老的电影叫《惊魂记》,里面的贝茨在警局接受盘问时有一个吞咽口水的设计。”
“人物有一个连续两次不连贯吞咽,这个细节暗示角色即将崩溃的心理防线。”
“赵旭也类似,只是没有电影表演这么夸张而已。”
一个是不由自主的动作,一个是刻意放大的表演,自然是存在差距的。
小刘没有讲发现的更多线索,这两条比较显著的对于她自己来讲已经够有说服力了。
出于尊重,她选择耐心地跟陈芷希聊一聊,做做思想工作。
初来乍到,她也不想动辄就抬出男朋友来压倒一切。
就像她从来没指望靠洗衣机解决范兵兵的问题一样,这个女孩的骨子里是非常骄傲的。
陈芷希被这段似真似假、当事人明说是恶意推测的结论震得一愣一愣,半天讲不出话来。
不相信,似乎又不得不信。
刘伊妃没有耐心再同她论什么短长,能放下架子解释这么多,已经是出于对同事的尊重了。
毕竟陈芷希是路宽提拔起来的亲信,她也是为了维稳,不是出于对自己的敌意和私心。
刘主任面沉如水,不轻不重地将紫砂壶搁在茶台:“好了,请芷希带我去办公室,把我们部门的三位同事叫过来。”